美日韩不许中方做两件事,中方反手向朝发邀请函

2025-09-26 10:35  头条

美日韩三国外长开会后丢出一纸声明。

声明直指台海南海,中国迅速回敬。

中方先点破"谁在动现状"

9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直接指出,美日韩把"维持现状"挂在嘴边,可同时却给台湾送武器、让军舰闯南海,这才是真正的改变。发言人还说,台湾的归属不容拿来交换,南海的磋商也轮不到域外国家代办。

台北方面最近收到新一轮对台军售清单,项目繁多且价值高。岛内一些人把这当成"保障",大陆则把这视为挑衅。对这种动作,中方军机和军舰在海峡附近加强巡航,用事实回应,不靠口号。

声明的时间点不是巧合

会晤前几天,南海出现海警船与菲方船只对峙。新闻画面里,两船距离极近。紧接着,台海方向又有多型战机编队穿越所谓"中线"。美日韩声明选在此刻发出,显然想给这些现场行为套上限制。

但美方自己又怎样?它的侦察机几乎天天在南海空域转圈,军舰偶尔闯进中国岛礁十二海里,还宣称是"航行自由"。日本紧跟着派出军机配合,美国说一句,日本就照做一句。韩国态度最复杂,官方文件跟着签了,企业却担心惹来额外风险,左右为难。

中方反应没有防守味道

记者会上,发言人先认定台海南海都保持整体稳定,再指出"紧张"是某些国家自己制造。既没有辩解,也没有回避,而是把问题抛回去,让外界去看谁在插手。

过往几年,北约、七国集团都用差不多的措辞指责中国。结果如何?文件发布后,很快被新消息压下去。与此中国在本土造船厂下水新舰艇,在岛礁继续完善补给设施,一件事也没停。

"围堵"多次上演但效果有限

美国寻找伙伴时,总把"共同价值"挂在嘴边,可一旦伙伴的利益和美方不同步,立刻出现分歧。韩国就多次因芯片、电池、汽车关税问题与美方讨价还价。日本虽然表态最积极,但国内企业同样担忧出口订单受阻。

长远看,这种口头联手对中国行动范围影响很小,却常常增加相关水域的风险。区域国家更愿意坐下来谈"南海行为准则",因为那对渔业、能源、航道都有直接好处。外部声明无法替代当事方的现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