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柳白】
中国在稀土等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成了美国长期絮叨的一块"心病"。
但对美政府来说,抱怨归抱怨,该学的还得学。
"从收购英特尔股份到寻求入股美洲锂业(Lithium Americas),特朗普政府正借鉴中国的产业政策。"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9月25日评论称,美国政府正越来越多地在自己引以为傲的所谓'自由市场'中挥舞政府'有形之手',而这种策略一度长期以来与中国联系在一起。
分析人士表示,特朗普政府最近对产业政策的拥抱,暴露出美国对全球供应链脆弱性的担忧正在上升。然而,美国已经40多年没搞过产业政策,如今已未必知道如何去做。
"我认为美国政府正试图借鉴中国的经验。"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黄裕舜(Brian Wong)说。
新加坡亚太经济研究公司(Asia-Pacific Economics)首席执行官拉吉夫·比斯瓦斯(Rajiv Biswas)也认同,美政府近期的举措凸显出一种向"干预主义"靠拢的政策取向。
"这反映出美国意识到,单靠商业市场力量可能无法保证为某些关键战略产业提供足够的本土供应能力,例如国防技术或先进电子行业。"比斯瓦斯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是推动美国政府担心进口半导体和关键矿物供应链中断的主要因素。"
美国芒廷帕斯稀土矿鸟瞰图
本周早些时候的报道显示,特朗普政府正考虑收购美洲锂业公司高达10%的股权。该公司正在内华达州开发萨克帕斯锂矿。公司官网称,该矿拥有"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探明锂资源储量"。
萨克帕斯锂矿预计将分五个阶段扩建,最终每年可生产16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美洲锂业表示,这一项目将"帮助建立美国国内的电池供应链",而目前美国的锂产量不足全球的1%。
更早的时候,美国政府7月与美国稀土生产商MP材料公司(MP Materials)达成了一项数十亿美元的交易,其中包括4亿美元的可转换股票收购,使美国国防部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
8月底,美国政府还收购了英特尔10%的股权,该公司是美国唯一有能力在本土制造先进芯片的企业。
这笔交易总投资额达89亿美元,其中57亿美元来自2022年签署的《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的补贴,该法案提供数十亿美元政府资金以促进国内半导体研发和生产。
分析称,美国政府如今对战略产业采取直接持股的做法,与中国主导稀土产业链的模式类似。中国目前几乎垄断了全球稀土供应链。尽管稀土在高科技制造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其利润率仍然较低,中国政府资助了稀土开采、精炼以及稀土磁铁等下游生产领域的技术突破。
尽管特朗普政府试图向中国"取经",但一些分析师质疑,美国日益增强的干预主义是否适合自身的治理和经济模式,况且美国已长期缺乏相关的运作经验。
"自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以来,美国已经抛弃产业政策四十多年了,这样的国家不存在可比的制度文化或记忆。"黄裕舜说,相比之下,中国已经花了二十年时间遏制低效的裙带关系,同时将资金引导到有能力、有绩效的领域。
"美国也想制定产业政策,但未必知道怎么去做。"他补充道。
正如黄裕舜所言,就拿重振稀土行业而言,其实这十多年来,美国政府不是没有努力过,但就是做不到。
《纽约时报》早前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到,早在2010年中国对日本实施稀土禁运令后,美国就意识到了对中国稀土供应依赖可能带来的"风险"。
可十五年来,美国在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上进展缓慢,加之美国国内的稀土矿因环境法规等问题发展受限,企业也因成本和市场等因素不愿投资稀土产业,导致美国至今在稀土加工和磁铁生产等方面仍高度依赖中国。
2010年曾有日本企业响应美国政府号召,在美国本土建造稀土磁铁工厂。但事实证明,美国公司不愿意为美国生产的磁铁支付额外费用,而是转头选择中国供应商。日企后来被迫关闭工厂,将设备封存起来。
美国矿物开采企业尼奥科公司(NioCorp Developments)的首席执行官马克·史密斯(Mark Smith)坦言,在美国开设一座稀土矿需要29年之久。
"你可能要花一辈子的时间才能让一座矿投入运营。"他说。
值得警惕的是,面对中方主导地位,美方一边打算"学",另一边频频动起歪脑筋。路透社23日披露,七国集团(G7)和欧盟现在正筹划设定稀土价格下限以促进其生产,同时对部分中国出口稀土征收关税和所谓碳税。
或许特朗普政府应该真正意识到,与其"效颦"中国,不如真正改变以"脱钩断链"为导向的逆全球化政策。中方发言人曾多次强调,在稀土问题上,中方的政策符合国际惯例。我们愿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继续加强出口管制领域的对话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