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紧盯中国?五角大楼被曝“重大转向”!

2025-09-06 14:53  头条

咱们中国刚办完一场气势恢宏的九三阅兵,84%的新装备首次亮相,外媒直呼"完全没预料到",但特朗普坐不住了。

他一边在社交媒体上发帖,阴阳怪气地"祝贺"中国,一边迅速下令五角大楼"重整美军",还传出要大幅削减对东欧的军事援助,把战略重心调回中国。

9月3日的中国阅兵,展现出的新装备比例之高、保密程度之严,确实让很多国际观察者吃惊。

特朗普随后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提起二战时美国对中国的援助,仿佛在提醒"别忘了当年是谁帮了你",随后又话锋一转,把中俄拉在一起说是"共谋",刻意扭曲中国阅兵的意义。

紧接着,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就放话出来,说特朗普已下令五角大楼"重振美军",直言不讳批评拜登政府过去几年"软弱无能",才让美国陷入今天这个局面。

更实际的转变还在后面,"政客新闻网"9月5日披露,五角大楼正在悄悄起草一份新版的《国防战略》,建议将战略重点从"遏制中国"转向优先保护美国本土和西半球安全。

而这份草案已被送至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的办公桌,三名知情人士证实其内容显示出显著的战略收缩倾向。

简单来说,美国的战略调整核心就一句话:别再满世界追着所谓"中国威胁"跑了,优先保护好美国本土和西半球才是正经事。

这意味着特朗普团队正试图大幅收缩海外军事投入,特别是减少在东欧的援助与驻军,甚至不排除未来几年内撤回部分驻欧美军。

而这一战略如真的落地,将彻底颠覆美国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甚至包括拜登时期在内的对华强硬主线,也势必引发欧洲盟友的强烈不安。

很多人一看这新闻,第一反应是:特朗普是不是被中国阅兵"吓到了"?其实没那么简单。

阅兵只是导火索,真正的原因是特朗普算明白了"经济账"和"民意账"。

特朗普是什么人?生意人出身,他最擅长的就是计算成本和收益。过去几年,美国不断在东欧、中东加大军事投入,驻军、演习、援助乌克兰、遏制俄罗斯……

账单越堆越高,但实际收获除了军火商高兴,普通美国人几乎没感受到什么"安全回报",反而觉得国库越来越空、通胀下生活成本越来越高。

而中国,默默研发、低调扩军、不声不响亮出新装备。

特朗普嘴上说着"中俄共谋",心里却清楚:再不停损调整战略,美国可能被拖垮在无限扩张的军事泥潭里。

所以,他表面上是"被中国刺激了",实际上是以此为借口,推行他早就想做的战略收缩,把资源收回本土,优先应对国内经济问题、移民危机、基建更新这些能直接拉动选民支持率的议题。

这叫"借题发挥",高明得很。

根据北约内部流传的评估报告,美军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削减驻欧洲部队规模。目前美国在欧洲驻军约8万人,任何削减都将直接影响北约的防御能力。波兰、立陶宛等东欧国家已经表达担忧,担心这可能会削弱北约东翼的防御力量。

而欧洲盟友开始担忧美国的安全承诺是否可靠,亚太国家则在权衡如何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提醒地区国家:"必须适应新的战略环境,避免被迫选边站队。"

从军事角度看,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意味着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活动将更加频繁。

2025年8月,美国海军在南海进行了两次大型演习,出动航母战斗群和战略轰炸机。同期,美国与日本、澳大利亚的联合军演规模也较去年同期扩大30%。

这些动作表明,尽管战略重点调整,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不会减弱,反而可能以不同形式加强。

简而言之,特朗普政府的此次战略调整不代表美国就此放弃对中国的关注,恰恰相反,这是一种更冷静、也更危险的战略调整。

特朗普团队可能意识到,四处树敌、同时遏制中俄,既不现实也不划算。所以不如先稳住"后院",集中精力对付最核心的竞争对手,也就是中国。

而削减东欧援助、减少驻军,短期内看是"退",但长期来看,是把更多军事资源、情报能力、战略注意力转向印太地区。

根据新美国安全中心9月初发布的报告,美国可能会在关岛、澳大利亚北部和日本西南岛屿加强军事部署,形成新的"战略三角"布局。

这种转变,可能意味着未来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军事活动会更加频繁,科技封锁、舆论攻势、外交施压也不会放松,甚至方式会更精准、更狠辣。

特朗普这一系列操作,表面上看似"退缩",实则是以退为进。

他把战略重心从广撒网转向精准打击,背后是美国对自身实力边界的重新认知,也是一种务实的自私--先管好自己,再对付别人。

对于中国来说,这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提醒。

压力在于,美国未来在西太平洋地区的行动可能更密集、更具挑衅性;提醒在于,中国必须继续坚持"研发一代、装备一代、预研一代"的节奏,不被外界打乱自己的发展步伐。

日前,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的表态:"希望美方以积极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和中国军队的发展,把以和为贵、以稳为重、以信为本作为两军交往的基本遵循。"

真正的强国,不是看谁嗓门大、谁军演多,而是看谁更能稳得住、走得远。特朗普的这次调整,恰恰说明中国过去这些年的低调发展是走对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