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点,杭州一家电影院的灯突然亮了。刚刚结束的《哪吒2》放映,让沉浸在剧情中的观众们逐渐回过神来,开始陆陆续续起身离场。
25岁的牛津学霸索菲娅却没急着走,周围的喧嚣仿佛与她无关。
她缓缓从兜里掏出手机,眼神中带着一丝眷恋与怀念,对着7排9座"咔嚓"拍了张照。
为啥拍这儿呢?原来三年前,患癌症晚期的妈妈就是坐在这个位置,坐着轮椅陪她看完了《哪吒1》。那时妈妈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但为了陪索菲娅,还是坚持来到了电影院。
这姑娘羽绒服内兜里一直揣着妈妈留下的银戒指。这枚戒指,是妈妈留给她最珍贵的遗物,承载着无数的回忆。
春节那八天,她跑遍了城市里的11家电影院。
最厉害的一天,她连着刷了四场电影,从早上十点一直看到半夜两点。
午饭就靠爆米花填肚子,转场路上啃个面包就算吃了晚饭。
她常摸着扶手喃喃自语:"每次电影开场音乐一响,就感觉右边椅子往下沉。"
三年前妈妈把奶茶放这儿时还笑着说:"这凹槽卡杯子正合适。"仿佛妈妈的声音还在耳边,一切都宛如昨日。
装票根的铁盒里,还放着高考前她做的哪吒手办。
那时候,她因抑郁症严重到休学,整天躲在屋里,用鞋盒给每个角色做衣服。
她讲:"敖丙的鳞片是拆了妈妈旧旗袍的盘扣做的,哪吒的火尖枪是用废口红管子改的。"
这些手办,不仅仅是简单的物件,更是她那段艰难时光的精神寄托。
现在这些手办摆在牛津宿舍的书桌上,陪着她熬夜写论文,常常到凌晨三点。每当她疲惫不堪想要放弃时,看到这些手办,就仿佛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有网友算了笔账,说31场电影票钱都够买最新款iPhone了。
索菲娅却不在乎,她直接亮出手机银行记录,坦然说道:"我每月有2000英镑奖学金,看场电影,无非就是少吃两顿炸鱼薯条。"
有人问她明年追不追《哪吒3》,她转着戒指,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笑着说:"这得看导师批不批假,但哪吒告诉我,命运得自己抡着混天绫去争!"
保洁阿姨发现个奇怪事儿,这姑娘每场电影散场都要摸两下扶手。
索菲娅说这是跟妈妈学的,妈妈以前每次看完电影,都会习惯性地摸摸扶手,仿佛是在和这个空间告别。
现在她自己也随身带保温杯,因为伦敦的阴雨天把她胃折腾坏了。
有场电影结束,阿姨塞给她一张纸条,上面抄着《哪吒2》的台词:"山河万里路,抬头见星辰。"
她把纸条折成小块,小心翼翼地跟31张票根收在了一起。
去年12月,正在牛津大学图书馆里写论文的索菲娅,突然刷到《哪吒2》定档的消息。
那一刻,她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她仿佛回到了三年前和妈妈一起看《哪吒1》的场景。
她手抖着买机票,一下子就想起2019年妈妈在合肥电影院说的话:"要是能撑到第二部上映该多好……"
那天,她们在轮椅寄存处的玻璃反光里拍了张合影,现在还存在她手机里。照片中的妈妈虽然面容憔悴,但眼神中充满了对女儿的爱。
有眼尖的网友发现,索菲娅晒的票根里混着一张奇怪的纸条,背面有行小字:"《哪吒3》3排5座已占位"。
一查才知道,这座位号竟然是三年前妈妈住院时的病床号。原来,索菲娅一直都用自己的方式,与妈妈保持着联系。她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妈妈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和她一起"看"《哪吒3》。
其实,索菲娅还会在每年妈妈的忌日,带着一束鲜花和《哪吒》的漫画,来到妈妈的墓前。
她会坐在那里,轻声地给妈妈讲述自己在牛津的生活,就像妈妈还在身边一样。
她会说自己又取得了哪些成绩,遇到了什么困难,就像妈妈能听到她的心声。
有一次,她在图书馆整理资料时,偶然发现一本关于中国神话故事的书,里面有对哪吒的深度解读。
她如获至宝,立刻借回宿舍,反复研读。她觉得,这是妈妈在冥冥之中给她的指引,让她更加深入地理解哪吒这个角色,也更加明白妈妈对她的期望。
你也有和亲人"隔空对话"的特殊暗号吗?也许是一件旧物,也许是一个特定的地点,又或许是一句熟悉的话语。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亲人之间独特的情感纽带,它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消失,反而会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