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的南海挑衅,就是一出戏|北京观察
外交部:菲律宾不要在"堤丰"中导等问题上一错再错
近期,菲律宾在南海动作愈发频繁,妄图借助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不断加大对中国主权的挑战。尤其是菲领导人近期公开表示,中国的导弹系统远比菲律宾强大,并质疑中国为何要指责菲律宾部署导弹。菲领导人称,若中国停止在南海的所谓"侵犯行为" ,就会撤出美军部署在菲律宾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
在12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应询强调,菲方曾多次就引入"堤丰"作出解释,承诺是"临时部署"、在相关演习结束后就会撤走,但却一再违背承诺、出尔反尔,甚至改口称要购买"中导"系统、获得威慑能力,还公然把南海问题同"堤丰"中导问题挂钩,不仅荒谬,也极为危险。
郭嘉昆指出,菲方配合美方引入"堤丰",将自身安全和国防拱手于人,更把地缘对抗和军备竞赛风险引入域内,是害人害己之举。
"我们敦促菲方改弦更张,作出真正有利于菲律宾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选择,不要在'堤丰'中导等问题上一错再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郭嘉昆说。
分析认为,"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装备的"战斧"巡航导弹,具备从菲律宾打击中国境内目标的能力,其携带的标准-6导弹还可以攻击200公里外的空中或海上目标。这一部署显然直接瞄准了南海区域的安全局势,并给中国东南沿海乃至内陆部分地区带来潜在威胁。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的张洁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这种军事行动显然带有挑衅性质,其背后更多的是菲律宾国内政治斗争的体现,而非纯粹的战略防御需求。
"菲律宾方面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在南海争端中的弱势地位,反而选择通过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强化其地缘政治角色。这样的策略从长远来看,无助于菲律宾解决实际的安全困境,反而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导致菲律宾与中国的关系陷入更加僵化的对抗状态。"张洁说。
张洁认为,菲希望通过此举明确地向美国示好。尤其是在"印太战略"框架下,菲律宾在美国的战略布局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然而,这种合作并非毫无代价。菲律宾不仅可能成为中美对抗的"前线",还可能在军事和外交上陷入美国的控制。
对华不够强硬,竟成菲副总统被弹劾理由之一
与此同时,菲律宾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在发生动荡。
菲律宾中期选举在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的弹劾风波中悄然拉开帷幕。法新社11日报道称,菲律宾的中期选举不仅是未来总统选举的"前哨站",更关乎杜特尔特副总统的政治前途。
莎拉·杜特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