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遭重拳!暴利的牙科诊所,苦日子来了(3)

2024-10-21 09:20  搜狐

第二记重拳,来自乱入的"卷王"同行。

"国家队"出手,不但打掉了种植牙价格,也打懵了"躺着吃饭"的口腔医院们。

眼见形势不好,一些"狼性十足"的卷王医院为了抢夺市场,发起了价格战。

为了拉拢新客,一些医院把种植牙的价格从4000元一路砍到千元以下,甚至某家口腔医院还推出了"种牙送车"这种离谱广告。

但是低价归低价,"卷王"们却没有把心思放在治疗水平上。

为了克扣成本,大量粗制滥造的廉价种植牙出现在了市面上,而且使用这些种植牙的医院,也不愿意为患者提供后续的保养和保修业务,种完不管,非常坑人。

有的医生还被业绩拖累,开始违背医德,劝患者"多拔多种"来保证利益。

过去补个牙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一上手就是先拔再种。

而乱象还得让大医院来擦屁股,浙江一家口腔专科医院的医生就吐槽,说最近找他们处理这段种植牙的患者数量激增。

另外,不少口腔医院开始在业绩的压力下大搞营销,在点评网站和社交媒体上疯狂投流,获客成本直线上升。

数据统计,目前一线城市的口腔医院,通过线上获得种植牙的客户成本已经高达3000元/人左右,尽管看牙贵,但是换个角度来看,高利润早就被高成本填平了。

从业者苦不堪言,但对于患者来说,这何尝不是一次大快人心的"拨乱反正"呢?

口腔行业的"暴富滤镜",早就该碎了

行业越来越难走,不少从业者都认为:牙科诊所会不会太多了?

但从数据显示,我国的口腔从业者还真不够多。

2021年,WHO发布数据显示,中国口腔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共有27.8万人,平均下来每一万人才能共享不到2个牙医,远远低于欧美的5人/万人。

口腔行业的人才缺口一直都是行业最大的困境,但与其抱怨同行内卷、患者意识太差,口腔行业本身的问题也不能视而不见。

首先,口腔行业得丢掉自己的"暴富"滤镜。

过去,高利润的口腔行业堪称能"躺着赚钱"。

不管是技艺高超的老牙医,还是踩着风口入局的投机分子,都能通过开一间小牙科诊所实现财务自由。

但行业过于发达,导致入局的玩家鱼龙混杂,对于普通患者而言,大医院去不起,小诊所不敢看成了常态。

而在高利润的时代过去后,小诊所很快成了第一批遭殃的牺牲品。

卷又卷不过,水平又参差不齐的小诊所们,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抱团取暖。

有不少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抛出了橄榄枝,比如美维口腔、瑞尔集团都开始效仿美国的DSO模式(牙医支持组织)成立了自己的帮扶体系。

这一体系不输出医生,但是会联合诸多小诊所,进行统一医疗耗材采购、统一运营系统和医护人员培训。

尽管这样做会进一步稀释利润,但是这样一改过去"鱼龙混杂"的经营状态,将会逐渐变得规范且统一。

在"好日子"过去之后,口腔诊所们也得适应这种下凡的经营模式。

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改进落后的消费模式,也是口腔行业进步的必经之路。

把普通患者挡在口腔医院门外的,无非就是"太贵"俩字。

但口腔行业毕竟有其特殊性,在国家医保范畴内,只能处理蛀牙、牙龈炎、牙髓炎等疾病,而种植牙、正畸和美白等项目,患者只能自掏腰包。

前面提到的种植牙统一采购,已经是目前"国家队"能对患者们做出最有效的帮扶了。

不过如泰康等大型集团,其实早就开始涉足口腔医保项目,在一些公司的招聘启事中,也把"含商业牙科保险"作为吸引人才的重点。

只不过,作为大型集团的"自产自销"式保险,其中的利润空间和可操作空间仍然很大。

但是在口腔诊疗的费用进一步被收紧的同时,想要打开更多客源群体,让患者更没有包袱地走进口腔医院,透明、实惠的牙科保险才是新时代刚需。

一口好牙,不应该是奢求。

从业人员在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同时,也得认识到,这只是过去"暴利梦境"破碎的余波而已。

越是大众的生意,应该越透明。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