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元节是破日,记得:祭祖最不能做的6件事,别忘告诉家人!

2025-09-07 09:04  头条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非常丰厚的文化传统,而中元节也可以说是融合了佛教与道教的节日,反映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然而中元节又有着不同于清明节的习俗,中元节到了,蜀地人们纷纷会祭祖烧纸,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与敬重。然而又有人说这个节日就是一个迷信的节日,那么事实又是怎样呢?

中元节的起源。先秦时期,我国的祭祀文化就已经非常盛行了,那时的先民出于对自然界万物的敬畏,会通过祭祀自然界的鬼神,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自己和家人能够平安吉祥。古老的先民在经过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后,逐渐形成了春秋冬夏四季祭神,正月初一祭天,二月二祭地,农历七月半祭水,腊月二十四祭祖等固定的习惯。

并且这种习惯就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农历七月半,又称为七月半、鬼节、盂兰盆等,是我国民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是三大佛教法事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佛教徒超度亡魂的一天。也因此佛教徒在这一天会觉得鬼门大开,于是在这一天会施粥放生,请僧念佛超度亡灵等,然而这一习俗也和道教产生了连结。

于是后来逐渐形成了佛教和道教融合后的一个共同节日,也因此多了一个名称叫做"盂兰盆节",然而盂兰盆是道教和佛教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称呼。

"盂兰盆"这个名字是我国古代对人死后的魂魄的叫法,其来源于《大乘起信论》所讲述的"盂兰盆经",而其中的故事就是关于阿难在接受佛陀戒律后,参加佛陀所传授的善法。

当他为自己的母亲施舍盂兰盆时,他母亲却没有接受,同时指责阿难称其为大舅子,这时阿难才明白母亲是因为没有行善才遭到责骂,而其他故事则和阎王判定亡者是否应该下地狱无关。

然而"盂兰盆"这个名字却和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道教方面,佛教徒对先人的追忆和怀念,被道教所吸收,此时道教将"盂兰盆"变成了"中元节",而中元节最终传入我国并流行开来。

中元节招魂习俗。

那么中元节这个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中元节在最开始叫做"三元节",其名称源自道教,三元分别是指天官、地官和水官。天官是指玉皇大帝,是三界之主,地官是指地藏菩萨,而水官则是指准提菩萨,这三位大神分别掌管着天上、地下和水里的生死轮回。

而道教将天官中的三元分别命名为上元、中元和下元,而这"三元节"的起源则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21到207年期间,当时出现了史称"始皇帝"的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在秦国首都咸阳建立了规模空前的秦王朝,并且想要通过诛杀百家、焚书坑儒等手段,对秦国进行一番改革。

但秦始皇却无意间诛杀了儒家的一位大家,对此秦始皇后悔不已,于是在公元前219年五月二十六这一天赦免全国罪犯,同时在这那一日期九月二十六日,则举行了封赏和赐爵活动。

然而这两日正好都是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节,这一天于是一举两得,所以秦始皇决定将这一天定为"大赦日",所以后来人们就将这一天作为元旦,也就是"上元"。

随后又有刘备和蔡邕偷取东海李氏三百口人的性命,并且用他们的人头献给曹操,但是被人揭发出来后,被曹操赦免了二十六万人,这个日子正好也是农历九月二十六,于是就被称为"下元"。所以由此可见,上元、中元、下元三个节日分别对应着赦一人、赦万人、赦二十六万人的人数。

后来人们将这些人数进行了简化,将上元改为"正月十五",下原改为"十月十五",最终剩下中原节还是按照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而这一天之所以会定为"中原节",则是因为道教中的"五榜题名"这一说法。

古代科举考试会将考试合格者的名单写在榜文上贴在公衍名场所,而五榜题名则是指状元榜,魁星榜,上榜名单以及解元榜,再加上落榜名单,其中落榜者只有姓,无名。

当人们看到榜文时,会将自己的名贴在榜文上,有的人甚至会用头去撞榜,以此来示假神明,然而到后来这些排名没有固定化。

当时的人们将这些名字贴在某个柱子上,但有许多人会在榜文上面插上一些冥纸,所以后来人们将插冥纸的人叫做魁首,那么这个就是后来插冥纸司夜祭祀亡者的一种方式。

于是后来这项习俗就发酵成为中原节的主流习俗,并且现在插冥纸已经演变成了祭祖烧纸钱,因为插冥纸不实用且容易被风吹落,而烧纸钱则更彻底。

中元节习俗禁忌。

4不做

天黑晒衣

天黑之后,这个时候不管衣服有没有干透,也要把它收进来,因为中元节这天晚上,是不能在外面晾晒衣物的,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这个时候,家家户户可能会烧纸,难免会飘到衣服上,再者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天黑不收衣,衣服容易被露水淋湿。

熬夜通宵

在七月的时候,不能熬夜通宵,这个时候是季节变换的时候,人很容易感觉到秋乏,如果此时还不懂的好好休息的话,那么人身体会比较的虚弱,也就是我们说的阳气不足,本身这个时候阴气就比较重,阳气不足的话,会导致抵抗力比较低,会带来不顺。

踩踏冥纸

纸钱、金元宝这些,都是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的时候,传言他们就会来领,如果在焚烧之前,或者是焚烧的时候乱踩,这是对他们的不尊重,鬼魂也容易生气,这样自然也会对你不利。

下河游泳

七月十五最忌讳的就是下河游泳,老人说,在这一天如果是下河游泳的话,容易发生意外,而且因为水属阴,一些不能投胎的孤魂野鬼都在水里,如果下河游泳,就会被当成替死鬼,这其实也是老辈人在告诫大家,不要轻易下河游泳。

3不吃

不吃飞禽

在传统的宗教当中,飞禽被视为禁止食用的肉类,它是不宜食用的。尤其是在祭祀的节日,更是不能去吃,我们常见的一些飞禽有鹌鹑、斑鸠、以及雉鸡、鸭子等,有些是属于保护动物,更是不能去吃。

不吃海鲜

海鲜在这个时候也是不吃的,它属于荤腥之物,尤其是祭祀的时候,更是容易被污染到,要知道中元节,就像我们前面说的那样,这个时候温度是比较高,海鲜类是很容易变质的,吃了这样的东西也容易造成肠胃不适。

不喝冷饮

在民间人们普遍认为鬼节中偏寒,吃冷饮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损伤人体健康。因此在中元节禁忌吃冰激凌、冷饮等寒凉食品。祭祀的时候,这个也是不能去吃的。

2不空

供桌不空

所谓的供桌不空,就是指祭祀的时候,要准备好供品,不能随意的应付,像在我们当地,会准备一些肉食,同时还会准备秋天成熟的一些食物,这个也称之为秋尝,就是告诉祖先,家里的作物丰收了,希望接下来同样可以庇佑五谷丰登。

不空锅

说的是在七月十五的时候,家里厨房的锅不能空着,要保证有热茶热饭,以示对祖先的尊重和感恩。饭的话,在这天会多煮一点,寓意着吃饭不愁,不空锅,就是任何时候都有饭吃,不用担心吃不饱饭。

1不留

包袱不留,包袱就是用黄纸折叠而成的一个纸钱,买回来之后,要把它烧完,不能浪费掉,这样祖先也会庇佑你,生活越来越顺。

【食刻说】

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不同地方流传着不同的传统,甚至有的地方,没有中元节这个叫法,而是直接把它称之为七月半,不过其核心是一样的,那就是敬重尽孝,同时因为这个时候正处于季节的一个变化时期,我们也要注意调整好生活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