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闰六月廿九到来了,这天可是闰六月的最后一天,是民间百姓眼里的"晦日"。晦日,就是月亮隐匿的日子,这天往往被认为是会产生晦气的一天,因此民间就有了晦日要祛邪、避灾、祈福的说法,其寄托了古人对生活的期许与祝福。 而这天之后,我们就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月份,那就是农历七月份。
据悉,明天就是农历七月初一了,而这天可是非常不一般,因为民间一直有"七月怕初一"的说法。那么七月初一究竟有何怕的?赶紧来看看吧。
农历七月初一是什么日子?
01.七月初一是"朔日"
晦日既然是农历月份的最后一天,那么"朔日"自然就是每月的第一天了。因为这些说法都源自中国古代历法体系 ,是农历中用于标记月相变化的概念。 其中,朔日,指的是月亮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地面上看不到月光,此时称为"朔日"。
据《说文解字》中记载,"朔,月一日始蘇也。朔蘇叠韵。"说的就是朔日的由来。对于朔日而言,其作为农历月份划分的起点,直接影响节气、节日的计算。而且在古代典籍如《诗经》、《礼记》中多次提及朔日,反映其在祭祀、礼仪活动中的重要性。
另外,在传统文化中,朔日还被视为新旧交替的节点,为此就有很多的讲究和禁忌,因此受到大家的重视。
02.七月初一是"开地门"的日子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开地门"是何意?其实开地门是地府之门开启的日子。这一说法源于古代信仰,据悉,农历七月是民间的"鬼月",因为这个月份是阳气减弱,阴气上升的时间,而且还存在着"中元节",所以这个月份就成了先人回归阳间的日子。
而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一,便是打开鬼门的时间,此时地府放出魂灵,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关上鬼门。为此,从七月初一开始,民间就会有很多的禁忌,而这些都是值得大家重视的。
03.七月初一是"杨公忌"
杨公忌,大家并不陌生,这是中国民间传统中的风水术语,指一年中固定的十三个被认为不吉利的忌日,其源于唐代风水宗师杨筠松或宋代杨家将的传说,深受老一辈人重视。
这十三个日子分别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这些日期往往按每月递减两天的规律排列,而且传统认为不宜进行嫁娶、远行、动土等重要活动。而明日七月初一就是其中一天,为此这天就需要按照传统行事,避免触犯禁忌。
04.七月初一是处暑
对于农历七月初一而言,还是一年一度的处暑节气。处暑,可是盛夏的终章,是初秋的开场。其属于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这天的到来往往预示着炎热的酷暑结束了,秋高气爽的日子来临了。此时的天气特点就是,昼夜温差变大,早晚冷午后热,降雨减少,庄稼作物趋于成熟。
对于处暑而言,民间有很多的讲究,其中最需要大家注意的就是调整饮食习惯及作息习惯,并且注意防暑防热,避免出现身体疾病,以便平安出暑。
对于这样的日子而言,到底怕啥呢?
一怕:出远门
古人认为农历七月初一这天是朔日,又是杨公忌日,为此这天晚上出门就容易不顺,甚至会遭遇意外,因为这天夜晚较黑,而且是一个"凶日",为此就不利于出行。而且这天还是先人出没的日子,晚上阴气较重,尤其是处暑节气到来后,夜晚温差大,外出就容易着凉。为此就不建议夜晚出远门。
二怕:做重大活动
在古代,进行重大活动往往都会择日,比如婚姻嫁娶、开市、搬家等,其目的就是追求吉祥之意。可农历七月初一,在民间传统历法中属于不吉利的日子,而且存在很多不好说法,因此这天就不适合进行一些重大的活动,避免事情不顺。
三怕:天气变得炎热
由于这天是处暑节气,而处暑到来后,天气如果炎热,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日子里炎热程度高,很可能预示着整个秋季高温干旱,而这就会引发秋旱,进而影响庄稼作物的成熟,导致庄稼作物大面积减产。
而且处暑天炎热,还意味着未来会有"秋老虎"出现,秋老虎是一种极端的秋热现象,对于人们的健康会产生威胁,需要大家注意防热防暑。
看得出,农历七月初一的日子确实很不一般,需要大家引起重视。
总结,明天就是七月初一了,虽然这里面存在一些局限性,甚至是缺乏科学性,但是"七月怕初一"的说法并非毫无道理,因为这都是古人根据传统历法及经验得出的文化,值得大家去了解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