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可重复使用火箭正面评价 马斯克为何称中国火箭5年追平SpaceX?(2)

2025-10-29 13:18  头条

技术路径的战略抉择

朱雀三号的设计架构明显受到SpaceX成熟方案的启发。根据《太空》杂志和《新阿特拉斯》的报道,这款火箭高约66米,核心直径4.5米,在外观上与猎鹰九号高度相似,都采用两级构型,拥有可重复使用的第一级和一次性的第二级。但关键差异在于技术细节:朱雀三号使用不锈钢箭体和液氧甲烷推进剂,而猎鹰九号采用铝锂合金结构和液氧煤油燃料。

第一级配备的九台天鹊十二A型液氧甲烷发动机可产生约900吨的联合推力。与猎鹰九号使用的梅林发动机相比,液氧甲烷燃料具有独特优势。根据《Ars Technica》的分析,甲烷燃烧更加清洁,不会像煤油那样在发动机内部产生积碳,这对于火箭的多次重复使用至关重要。SpaceX正在研发的下一代星舰系统正是基于这一考量选择了液氧甲烷方案。

不锈钢材料的应用是另一项关键创新。《清洁技术》网站指出,高强度不锈钢在低温环境下性能更优,且制造成本远低于传统的铝合金或碳纤维复合材料。蓝箭航天宣称,朱雀三号的储箱采用高强度不锈钢制造,与传统火箭相比,有潜力将发射成本降低80%至90%。这一数据虽然引人注目,但业内人士提醒,设计目标与实际运营数据之间往往存在差距。

根据《友谊太空》机构的资料,朱雀三号的运载能力约为18至21吨到近地轨道,与猎鹰九号的22.8吨载荷能力基本相当。第一级设计重复使用次数可达20次,理论上超过猎鹰九号的初始10次设计标准。然而,维基百科数据显示,猎鹰九号在实际运营中已实现单枚火箭重复使用超过20次的记录,累计完成超过350次第一级回收,展现出高度成熟的工程能力。

从技术追赶到独立突破

蓝箭航天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商业航天浪潮中的先行者之一。根据维基百科和路透社的报道,公司早期曾尝试用固体燃料火箭朱雀一号实现入轨发射,但在2018年10月的首次尝试中因第三级点火异常而失败。这次挫折促使公司将战略重心转向技术难度更高但潜力更大的液体火箭领域。

2023年7月,朱雀二号遥二火箭成功发射,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蓝箭航天官网资料显示,这一成就使其成为世界第九家掌握入轨发射能力的民营企业。《冈特航天页》证实,朱雀二号的成功标志着液氧甲烷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得到验证,为朱雀三号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朱雀三号项目从设计之初就瞄准可重复使用能力。2024年9月,《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了蓝箭航天完成10公里级"蚱蜢跳"垂直起降测试,验证了着陆回收关键技术。2025年6月,蓝箭航天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完成了九机并联地面点火试验,证明了发动机集群的协同工作能力。根据《联合新闻》和《太空日报》的报道,十月份的静态点火测试标志着朱雀三号进入了发射倒计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