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通坦“通话门”背后的冲突根源:没“通话门”也会有别的“门”等着佩通坦(3)

2025-09-01 17:22  澎湃新闻

2023年大选后,泰国政坛形成了"橙红蓝鼎立"格局。

"橙色"极左翼势力强势崛起:以和军方切割、改革和王室相关法律为主要竞选承诺的远进党获得了最多议席,取代为泰党成为下议院第一大党。

为避免"橙色"上台,"蓝色"保守阵营极右翼势力选择与老对手"红色"他信派系媾和。于是,为泰党在经过一系列的"合纵连横"之后,组建了将远进党排除在外的11党执政联盟,其中包括和军方关系密切的政党。

然而,2023年的"红蓝联盟"建构过程中,"蓝色"保守阵营尤其是极右翼势力做出了重要让步,不仅特赦了归国认罪服刑的他信,而且支持他信派系牵头组阁,并在内阁职位分配上做出让步,使得他信派系-为泰党拥有了超过其政治影响力的权力-利益。这就使得"红蓝联盟"一直存在重新调整权力-利益边界的政治张力。

2024年8月,保守阵营通过宪法法院裁决方式,先是解散远进党,并禁止其骨干成员从政十年,而后罢免了为泰党的赛塔总理。由于极左翼通过成立人民党的方式,基本上承接了远进党的政治影响力,因此保守阵营在"红蓝联盟"的政治调整问题上表现克制,认可了为泰党推举佩通坦接任总理的政治运作。

然而,佩通坦接任总理后,他信派系在"红蓝联盟"的权力-利益边界上却并未主动退让,反而乘势扩张其政治优势,以期在2027年大选中重返国会第一大党。从施压军方改革,到强迫国会第三大党泰自豪党让出关键性的内政部,再到推动调查2024年保守派参议员贿选问题,他信派系持续触碰保守阵营的政治红线。

因此,佩通坦被罢免总理,本质上不过是赛塔案的翻版。保守阵营通过"司法干政",旨在重构政治格局,一方面要持续压制极左翼,以免失去政治主导权,另一方面也要防范他信派系借势恢复元气,甚至再次"尾大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