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如期展期90天,中国外贸企业订单可能再次爆发

2025-08-02 10:07  头条

最近中美贸易谈判又延期了,这次在斯德哥尔摩谈完,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说,双方继续推动暂停的部分关税如期展期,简单说就是再拖90天,避免7月底到期后关税重启。这事儿不是新鲜事儿,从日内瓦到伦敦再到这儿,基本就是维持现状,没啥大突破。表面上看是双方都想喘口气,但深挖下去,就能看出特朗普这家伙的打算,他不是急着和中国谈成,而是先去收割其他国家,攒足底气再回头对付咱们。

特朗普上台后,一直推"美国优先",贸易战从2018年就打响,那时候他签了301调查备忘录,对中国产品加关税,中方也反制。2024年他卷土重来,当选后马上重启强硬路线。但现在,他对中国不那么急了,因为他先盯上盟友了。拿英国来说,特朗普给了10%的关税,英国得开放市场,还得大笔投资美国。英国经济本来就弱,脱欧后日子不好过,现在又得出血,这不是收割是什么?日本也一样,15%的关税换来市场开放,进口美国能源和农产品,外加几千亿投资。日本企业得调整供应链,成本上去了,竞争力弱了。

欧盟那边更狠,15%关税,外加上万亿买美国军火和能源,市场全开。美国产品几乎零关税进去,欧盟的东西进美国却得交钱,这不公平到家了。欧盟国家本来就财政紧巴巴,现在还得给美国输血,德国法国这些制造业大国,工厂订单可能少了,失业率上去了。东南亚国家如越南、印尼、菲律宾,关税15%到20%,他们得零关税让美国货进来,还买美国油气。这些国家发展中,本来靠低成本吸引投资,现在被特朗普一压,经济压力更大了。

特朗普这套路挺清楚,他知道和中国硬碰硬不好办,中国经济体量大,产业链完整,直接脱钩美国自己先疼。国内通胀高企,企业供应链乱套,所以先延期休战,给全球短期稳定。趁这空档,他去敲盟友的竹杠,这些国家抵抗力弱,很快就妥协了。收割来的钱和市场,能补美国对华贸易的窟窿,顺带拉低对华逆差。等他底气足了,再回头和中国谈,用时间换空间,准备打持久战。

从美国角度看,这算盘打得精。他对盟友几乎不付出啥,美国货倾销过去,盟友市场被占,投资回流美国本土,制造业得益。特朗普在推特上吹嘘这些"胜利",国内支持率稳了。但长远看,这损害了盟友关系,英国日本欧盟内部不满声起,抗议游行多了,政局不稳。美国自己也未必好过,全球供应链乱了,物价涨,消费者埋单。

中国这边,早看清了形势,不再抱幻想,全力搞内需。8月生育补贴即将落地,针对新生儿家庭给钱,刺激人口增长。学前教育免费试点启动,减轻家长负担。养老补贴下半年发,给失能老人消费券,拉动服务市场。以旧换新、离境退税这些政策,从中央到地方推开,苏州那种地方消费火了,商场人多起来了。信号明显,咱们在建国内大循环,刺激消费,稳住经济底盘。

脱钩是现实,欧盟投降后,和中国贸易降了,他们能源科技被美国捏着,投资也撤。欧美需求下滑,中国得转向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这些市场潜力大,但增长慢,得一步步耕耘。外需补不上,内需是关键,高科技产业如芯片AI,得自己抓牢,不能让美国卡脖子。

中美现在是斗而不破,结构性矛盾在那摆着,知识产权、市场准入这些,短期解决不了,就先搁着。特朗普继续收割别人,确保中国不插手,然后用这些筹码和中国耗。中国策略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出政策稳经济,帮助被美国欺负的国家,前提是他们不跪。谈判还得按中国规则来,不能让步太多。

这局面,中国硬仗刚开始。特朗普的收割不是一时兴起,是系统性计划,先弱后强,攒资源打持久战。中国得坚持自力更生,内需外贸两手抓。未来几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大,美国盟友关系裂痕加深,中国机会在新兴市场。认清这点,就能沉着应对,不慌不乱。

中国应对上,政策频出,生育养老消费补贴,实打实帮老百姓。脱钩下,产业升级加速,芯片厂投产,AI应用多。和新兴国家贸易升温,出口结构变。特朗普收割盟友,短期得利,长远看全球反弹大。中国稳住阵脚,这仗打得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