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基座北侧平台,222名国旗护卫队队员身着礼服,昂首挺立。
"向左向右--转!"号令声起,两侧队伍合并,从纪念碑基座逐级而下。步履坚定、气势昂扬,向着国旗区浩荡前行。
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国旗杆,220米的距离,承载着浩气长存的英雄历史。国旗护卫队由齐步80步、正步136步、齐步56步的精准节奏,丈量神圣征程。
"标兵就位!"一声令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60名官兵组成的阅兵标兵开始入场,拉开了阅兵序幕。
摆臂、踢腿、落地,60名标兵成梯次同时向天安门两侧分开,前后一条线、全员一个音。从入场到最后一名标兵完成最后一个动作,精准无误、米秒不差。
"在总长386米的标兵线上,我们分列在东西华表两侧,背向行进。"标兵陈冠华说。作为最后一名标兵,他只需迈出一步,就可到达标定点位。看似简单的一步,背后是和战友们进行成千上万次磨合,才做到节奏精准、整齐划一。
《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联合军乐团总指挥袁威的指挥下,来自陆、海、空等全军10个大单位的千余名演奏员,用动人旋律演绎伟大史诗。
军乐激扬,岁月峥嵘。自1949年开国大典上联合军乐团首次在天安门广场执行演奏任务开始,一批批联合军乐团官兵高奏凯歌,接力见证中华民族迈向复兴伟业的宏伟画卷。
这支新中国阅兵史上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乐团,携新曲目、新编排、新配置接受党和人民检阅,不仅演奏人员数量空前,更寓意深刻--
14个排面,象征14年抗战艰苦卓绝;80名礼号手,代表胜利八十载;木管、铜管与打击声部的创新编排,更凸显音乐的厚重与辉煌。
联合军乐团中,有驻守边防一线的戍边战士,也有深耕科研的高学历人才。不同的身份,在此刻奏出同样的时代强音。
"出场即震撼,亮相即精彩。"仪仗司礼大队政治委员朱威明表示,"引领受阅的旗帜、豪迈坚定的步伐、响彻天际的礼炮、慷慨激昂的军乐,体现的是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彰显的是新时代伟大祖国的自信从容,表达的是人民子弟兵对党的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