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为何抢在G7前承认巴勒斯坦国?“承认巴勒斯坦国”背后有何政治博弈?(2)

2025-07-31 11:44  头条

二、欧洲阵营的"分裂与统一"

挪威、西班牙、爱尔兰三国2024年同步承认时,曾以"1967年边界+东耶路撒冷首都"为前提;而英国强调"巴权力机构改革+加沙非军事化",暗含对哈马斯的不信任。更微妙的是,法国正联合沙特施压阿拉伯国家谴责哈马斯,试图用"交换条件"换取欧洲集体承认,这恰与英国"分阶段推进"策略形成呼应。

一边是法国以"G7首个承认国"标签挑战美国,一边是英国因《贝尔福宣言》百年道义债务被迫行动,欧洲的"统一战线"实则暗流涌动。

三、道义压力与现实利益的夹缝

英国背负《贝尔福宣言》百年道义债务,2024年民调显示63%民众支持承认巴勒斯坦国;但工党政府同时面临经济停滞压力,中东政策转向被视为转移国内视线的策略。

副首相雷纳公开表示"承认是历史责任",而首相斯塔默则私下对盟友坦言:"我们需要在道义与现实间找到平衡点。"

当马克龙以"G7首个承认国"标签挑战美国亲以政策,当德国绿党公开支持效仿法国,欧美战略分歧正在撕裂传统阵营。以色列的反制更为直接--内塔尼亚胡政府威胁吞并约旦河西岸,甚至召回相关国家大使。承认巴勒斯坦国,究竟是和平的起点,还是大国博弈的新棋局?

四、大国博弈棋盘上的道德困境

英国的承认动作,本质是美欧中东话语权争夺的缩影。

或许正如雷纳所言,"承认不是终点,而是大国博弈的新起点。"当道义旗帜遭遇地缘现实,谁在真正推动和平?谁又在利用危机重塑秩序?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伦敦议会穹顶下的争吵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