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立秋,冷飕飕;下午立秋,热死牛”今年立秋在下午吗?

2025-07-30 20:08  头条

明明农历七月都快过完三分之一了,温度计上的数字还跟大暑时一样飙得吓人。闰了个月,夏天反倒长了半个月,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今年六月后面突然蹦出个闰六月,大暑节气明明该在六月底结束,结果太阳走到该转角的时候愣是卡在了闰六月里。气象台说这是因为阳历和农历要对齐,但摊上闰月就得把节气往后挪。

老辈人总念叨"上午立秋旱死牛,下午立秋池塘满",这话我从小听到大。村里王大爷家种了三十亩玉米,前年立秋赶上午上,地里裂开的缝能塞进手指头;去年立秋在下午,他家池塘都快漫过堤坝。可今年的情况更邪乎--手机日历显示8月7日13点52分才是立秋,这时间点说是在下午,但三伏天还没过完呢。

天文台的工作人员解释说,立秋是按太阳走到黄经135度算的,就跟手表指针对准刻度一样。可问题是,要是立秋真能靠个时间点预测天气,为啥去年下午立秋时城郊还发了高温橙色预警?气象局的小李说,现在全球变暖厉害,老黄历只能当参考,他们还得看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

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立秋后天气到底咋变。气象台预报未来十天还有连续三天40度高温,但农谚说下午立秋该是雨季。其实细想想,老黄历和天气预报都只是参考。

天文台官网显示,今年立秋精确时间是8月7日13点52分。气象局提醒,未来一周高温预警持续,建议农民做好灌溉准备。至于老祖宗那句谚语,可能得等立秋后半个月才能见分晓。

立秋后生活中要有哪些注意的?

1、夏天靠冰饮"续命"的朋友,现在可得换成温水了。早上起来先灌一杯,白天时不时抿两口,既能防秋燥,又能少喝点奶茶饮料,不知不觉还能瘦两斤。

2、少吃辣!夏天吃火锅撸串觉得爽,立秋后再这么造,嘴上长泡、嗓子冒烟是常事。换成冬瓜、银耳这些润着的食材,清淡点反而舒服。

3、不要心急火燎的将短袖收起来,然后翻箱倒柜的找长袖;还有习惯用凉席的,暂时也还不用急着卷起来塞柜子里。立秋后白天还能飙到三十多度,等真正降到二十来度,至少还得个把月。真要收早了,有得到翻柜子。

4、可以适当的"贴秋膘"了。人们在夏天天热没胃口,吃不下饭,瘦得快,叫"苦夏"。立秋了天气凉快些,胃口跟着好起来,就想补补肉,把夏天掉的"膘"补回来。可以用温和的方式"贴",比如炖点山药排骨汤,既有营养又不腻,也算应了节气的景。

不管立秋时间早晚,也不管接下来天气是热还是凉,咱老百姓的日子还得照常过。立秋后,不妨多吃点应季的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