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蓝白合"的前奏,反而让外界看到国民党内部的分裂与不信任。民众党自然乐得坐等"蓝营内讧",而民进党则可以继续借题发挥,进一步边缘化郑丽文的立场。
局势走到今天,郑丽文不仅没有获得蓝营内一致支持,反而成了多方势力拉扯的中间人。而背后真正的问题是,国民党到底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方向,还是继续任由不同"老大"各自为政?
谁才是真正的麻烦?
整个事件中,最典型的"碰瓷"行为,其实并不是来自敌对阵营,而是自家人。丁瑀带着记者强闯,公开喊话郑丽文道歉,已经不是"表达意见"那么简单,而是赤裸裸的羞辱党主席。
这种行为不但无助于内部团结,反而让外界看笑话,看国民党如何自己掘自己墙角。
更关键的是,这些"碰瓷者"并没有提出任何可行的替代方案,也没有展现出对选举、对路线的系统思考。他们的攻击,更多是基于个人恩怨、派系立场,或者纯粹为了媒体声量。

而郑丽文在面对这些攻击时,虽然没有正面反击,却也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多次透过公开场合解释自己的立场,试图降低对立。
这其实也点出了国民党目前最大的困境:没有统一的战略重心,也没有清晰的路线图。
郑丽文刚上任,就要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夹击,而党内却没有一个可以真正站出来"护主"的机制。民进党可以团结一致攻击郑丽文,民众党可以冷眼旁观甚至趁火打劫,唯独国民党自己,搞不清楚到底该支持谁、相信谁。
在这个局面下,郑丽文的坚持显得难能可贵,她没有推卸责任,也没有选择逃避,反而愈挫愈勇。对外,她盯着民进党的攻击逐一反击;对内,她不断化解分歧,但如果党内再没有共识,再多的努力也只是白费。

郑丽文当然不是完美无瑕的政治人物,她的路线、她的风格都可能引发争议,但她至少清楚知道自己要走哪一条路,也愿意承担责任。
可惜的是,她最大的阻力不是来自对手,而是来自本该支持她的自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