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司令:部署80万军队随时与俄开战

2025-11-11 17:04  头条

德国最近在国际舞台上"跳的很高",先后对中俄两国亮出强硬姿态。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

不久前,德国外长还在涉台问题上说三道四,妄言"不支持武力改变台海现状",遭到了中方的严厉驳斥;

近日,准备动身访华的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又建议欧洲"考虑采取对华'报复'措施,以应对中欧贸易关系可能出现的变化。"

然而招惹中国还不够,德国近日又盯上了俄罗斯,并且在军事领域迈出了危险一步。

就在11月上旬,柏林举办的国防年度会议上,德军司令亚历山大·索尔弗兰克发出了"战争警告",他声称,俄罗斯有能力对北约领土发起进攻,甚至"最早明天"就有可能行动。

随后他又强调,"柏林已经做好与莫斯科开战的准备,北约随时可以向俄边境部署80万兵力"。

此话一出,瞬间让整个欧洲的气氛紧绷了起来。

德国联合行动司令部司令亚历山大·索尔弗兰克

外界更想知道的是,一向在对俄政策中保持谨慎的德国,为何突然摆出高度的"战备姿态"?

从现实情况来看,德国的突然强硬,其实是一场迟到的"战略转型"。

过去在默克尔时代,德国奉行"经济绑定安全" 的对俄政策,通过能源合作,例如北溪管道,来维持欧洲与俄罗斯关系的总体稳定。

然而俄乌冲突爆发后,这种"平衡路线"被打破,不仅北溪管道被炸、德国也打破惯例,开始向乌克兰输送大量武器,如今更是直接喊出"开战准备"的口号。

这背后暴露出来的,其实是德国的"安全焦虑"。

索尔弗兰克反复强调,"俄罗斯仍有强大军事潜力",背后指向的是俄罗斯的军事动员能力。

北溪天然气管道

根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说法:俄罗斯已在乌克兰动员了60万兵力。

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的军事存在,更是犹如一把尖刀,直击北约的心脏,威慑波罗的海沿岸。

对德国而言,一旦波罗的海三国遭袭,根据北约"集体防御条款",德国必须参战,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构建"前沿防御",这成了德国推动《行动计划》的核心逻辑。

其次就是"争夺欧洲防务主导权"的野心。二战后,德国长期受限于"战败国"身份,在欧洲安全中处于从属地位,依赖美国的核保护。

但随着美国对欧洲的投入逐渐减少,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后,要求"欧洲防务自主"的呼声愈发高涨,德国也想借此机会摆脱束缚。

德国军队

而通过主导80万兵力部署、在立陶宛设立二战后首个海外永久军事基地,德国正在向欧洲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它将成为欧洲安全的核心。

除此之外,德国近来频繁炒作"外部威胁"的话题,也跟内部的政治议程有关。

默茨政府上台后,面临外交困局和经济压力,而通过渲染"外部安全威胁",默茨既能用军费拉动军工产业发展、又能借此机会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

这样一手"将祸水东引"的操作,本质上是用安全议题绑定国内民意,为激进的防务政策铺路。

然而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德国的战略野心,未必能给欧洲带来真正的稳定,反而有可能加剧分裂。

德国总理默茨

欧洲的安全困境,很多的时候都是因为对国际局势的误判而引起的。

德国在历史上已经有过类似的教训了,如今面对严肃的地缘课题,更应该谨言慎行才是,莫要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