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会很冷?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没那么简单

2025-10-25 16:02  头条

近来北方多地提前供暖,网上讨论冷冬话题热度不减。气象专家说冷冬是事后算数,可人们早就急着想知道今冬到底冷不冷。这事听起来简单,但背后藏着气候系统的复杂运算。

国家气候中心表示,判断冷冬至少得等到明年春天。他们根据全国一半以上站点的平均气温数据才能下结论,现在预测只能说是偏冷或偏暖的趋势。举例子说,单个气象站气温比常年低0.43个标准差才算单站冷冬,全国超过半数站点达标才叫全国冷冬。这种统计方式让很多提前感受寒冷的人觉得困惑。

专家提到今年冬天可能冷暖交替明显。虽然拉尼娜现象可能让气温偏冷,但过去十年这种情况也出现过暖冬。影响气温的因素多得很,比如北极冰盖融化、西风带变化这些,都是气候模型里的变量。现在预测显示今年总体偏暖,但中间可能有几次剧烈降温。

最近东北和华北温度比往年低,有些地方提前半个月入冬。但这只是秋季天气,并不能代表整个冬天。气象台发布的冬季预测,其实是综合了海洋温度、大气环流等多个因素的推测,不确定因素还不少。

有人问全球变暖怎么还有寒潮?专家解释是北极升温让冷空气更容易南下。西风带原本像围栏困住极地冷空气,现在这围栏变弱了,冷空气能突破防线直冲南方。这种情况下,极端寒潮反而可能出现得更频繁,但总体气温仍是上升趋势。

社交媒体上,一次强降温的视频比长期升温的报道吸引眼球多。这让很多人以为冷冬已成定局,但气象数据显示,最近三十年全国性冷冬仅出现过六次。即使在暖冬年,也可能出现破纪录低温,比如石家庄二零二零年冬天最低到零下二十度。

各地应对措施不一,内蒙古牧区忙着加固羊圈,南方城市则关注电网负荷。气象预警系统也在改进,有些地方开始同时发布冷热双指标,尽量把信息说清楚。不过具体冷不冷,还得等冬天结束才能见分晓。

该加厚棉被还是准备空调?气象站的数据说了不算,得看窗外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