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在头,六月穿棉;雨水在尾,六月桑拿”

2025-02-08 15:02  头条

岁月如梭,转瞬间已是农历正月初十,这一日意义非凡,寓意着"十全十美"与"好运连连"。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谨言慎行,珍视每一分每一秒。

立春的脚步逐渐远去,紧接而来的便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雨水节气,通常落于公历2月18日至20日之间,它标志着降雨的开始,预示着雨量将逐渐充沛。《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正月之中,天一生水,春属木,木生于水,故立春后接雨水。"那么,今年的雨水又将在何时悄然而至呢?

今年的雨水节气,与往年相比略显特别。它将在公历2月18日,即农历正月廿一这一天交接,民间形象地称之为"雨水在月尾"。

此外,今年的雨水交接之日恰逢单日,老一辈的人称之为"雨水逢单"。更有趣的是,雨水交接的具体时间是在傍晚18时06分18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下午雨水"。

关于雨水节气,老一辈人常提及"三怕",那么这三怕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同探究,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一怕:无降水

雨水时节,春耕即将开始,人们渴望适时适量的降水,以滋润大地,助力作物生长。若此时干旱无雨,便有"雨水无雨多春旱"之说,预示着可能迎来一个干旱的春天,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

二怕:气温过高
雨水时节,气温虽起伏不定,但整体呈上升趋势。然而,此时也是寒潮频发的时期,需警惕倒春寒对作物的影响。古谚有云:"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意味着雨水时节过于暖和,可能会导致后期气温降低,对农业生产不利。

三怕:过早脱冬装
雨水时节,天气多变,寒潮频繁。古语有言:"二月莫急脱冬装,三月梨花雪仍扬",提醒我们不宜过早脱下棉衣,以防感冒。春捂秋冻,顺应时节变化,适当"春捂"有助于减少生病几率。

在饮食方面,雨水时节也需有所调整。建议多食用甘味食物,如山药、红枣等,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如柠檬、山楂等,以滋养脾胃。同时,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体内湿气。

总之,雨水时节,天气忽冷忽热,我们应注重自我保护,加强锻炼,提升抵抗力,顺应自然规律,健康迎接春天的到来。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