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服软失败,越南对中国加征关税,是讨好美国还是另有私心?

2025-04-11 17:22  头条

近日,越南宣布将对中国进口的合金钢镀层板征收高达37.13%的临时反倾销税,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越南为何在此时对华加税?是出于经济考量,还是另有政治算计?这场看似普通的贸易摩擦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层的国际博弈。

 越南对华贸易政策的"双面性"

近年来,越南在对华贸易政策上展现出一种"双面性"。一方面,越南积极寻求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转让等领域的支持。例如,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建设了多个大型钢厂,帮助越南提升了钢铁产能。

另一方面,越南却频频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试图限制中国商品的市场准入。这种"一边拉近,一边设限"的行为,让人不禁怀疑越南的真正意图。

更令人费解的是,越南在对美关系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就在宣布对中国钢材加税的前几天,越南刚刚承诺对美国部分商品实施零关税。这种"跪美抗中"的操作,似乎是在向美国示好,试图在中美之间扮演"平衡者"的角色。

 越南的"关税大棒"能否奏效?

越南此次对华加税的底气,似乎源于其对中国商品的依赖。数据显示,中国对越南的钢材出口量在过去两年内翻了一番,占据了越南进口市场的七成以上。然而,越南的"关税大棒"能否真正达到预期效果,仍是一个问号。

首先,中国钢材的竞争力并非仅仅依赖于价格优势。中国钢铁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成本控制,已经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即便加上37%的关税,中国钢材在价格上仍然具有竞争力。其次,越南本土钢铁产业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技术支持。如果越南一味加税,可能会推高本国基建和制造业的成本,最终损害其经济发展。

越南的困境:全球化背景下的"夹缝生存"

越南的困境,实际上反映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难题。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些国家既想借助中国的发展红利,又害怕被"经济吞噬"。然而,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主义并非解决问题的良药。

例如,印度曾对中国钢铁加税,结果本土企业因缺乏竞争而陷入停滞;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设限,导致其新能源计划差点泡汤。

越南若一味加税,恐怕只会让本国企业躺在"保护伞"下失去创新动力,最终得不偿失。在全球产业链紧密相连的今天,任何"一边倒"的策略都注定走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