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超明同时认为,5%左右的经济增速能更好统筹经济发展中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经济保持一定增速和稳定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他认为,5%左右的经济增速,可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支撑和丰富的动力来源。
制定5%左右的增长目标也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必要条件,更是提振经济发展信心和乐观预期的需要。伍超明说,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风险处置需要国民经济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即GDP要有一定增速;此外,预期和信心不足一直约束着我国内生产需求的恢复和扩张。在这种情况下,5%左右的增速目标本身就是提振微观主体预期和信心的利器。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连续走高,2025 年预计达到 1222 万,较去年新增 43 万,就业压力仍然非常巨大。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认为,5%左右的经济增速意味着在去年134.9万亿经济总量基础上再增加一个中等经济体一年的经济规模,这将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吸纳就业人口提供有力的支撑。
万喆同时表示,"春节前地方两会密集召开,有10个省区将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20个省区将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以上。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是合理的,有现实条件的支持。"
余淼杰认为,中国经济具备实现5%左右增长目标的潜在能力,制定这一预期目标可有效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能,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为中国带来更多民生福祉,也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更多动能并带来确定性。
2024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前三个季度5.3%、4.7%和4.6%的增长速度,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高、中低、后扬态势。尤其在9月下旬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明显回升,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加速回升至5.4%,中国经济最终顺利完成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现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很不容易,必须付出艰苦努力"。余淼杰在接受采访时分析认为,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日益增加、挑战和困难不断加大的情况下,2025年完成5%左右的经济增长确非易事,属于"跳起来摘桃子",但实现这样的目标志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