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炮轰中国,巴基斯坦看得目瞪口呆!

2025-10-14 13:43  头条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

但他没想着反思自己,反而把矛头指向了中国,结果弄巧成拙,遭遇了一连串的外交麻烦。

9月15日,在耶路撒冷的一次财政部会议上,内塔尼亚胡公开承认以色列"在国际上有点孤立"。

图|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但他马上话锋一转,说这是中国和卡塔尔搞的鬼,说这两个国家"用机器账号、人工智能和各种广告,到处宣传反对以色列的东西"。

当天,内塔尼亚胡跟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见面时,又重复了这个说法,还强调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好得不得了"。看来,他是想拉拢美国,一起对付中国。

内塔尼亚胡接连在三个不同的场合指责中国和卡塔尔,说他们用社交媒体上的技术手段来抹黑以色列。

他还特别提到中国社交媒体上的一些批评声音,表示很不满,觉得中国媒体和自媒体比较客观地报道了巴以冲突的真相,影响了国际舆论。

图|从以色列眺望,以军在加沙地带边境集结

要知道,当时以色列正因为轰炸卡塔尔和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批评。内塔尼亚胡想把以色列面临的孤立,说成是"支持伊朗的势力在背后策划的"。

对于以色列的无端指责,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在9月18日给出了正式回应。

使馆说,对以色列领导人发表的那些涉及中国的言论感到震惊,强调这些说法完全没有根据,损害了中以关系。

使馆发言人还说,以色列把批评的声音归咎于几个社交媒体,然后又把矛头指向中国,这是"病急乱投医",找错了对象,开错了药方。

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

中方在回应中引用了一句中国老话:"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意思是说,解决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要抓住问题的根源。

巴勒斯坦问题才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只有实现了共同安全,才能有持久和平。

有意思的是,就在内塔尼亚胡指责中国两天后,9月17日,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在利雅得签署了一份共同战略防御协议。

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和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共同签署了这份协议。协议规定,任何第三方攻击两国中的任何一个,都将被视为"对两国的侵略"。

图|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前右)在首都利雅得与到访的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举行会谈

沙特通讯社和巴基斯坦《黎明报》都报道说,这项协议体现了双方对加强国家安全、实现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共同承诺,目的是发展两国的防务合作,加强对外部侵略的联合威慑。

这项协议的签署,跟当时特定的地区安全形势有关。

9月9日,以色列对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高级成员进行了"精确打击"。

这个行动引来了卡塔尔、沙特等多个地区国家和组织的强烈谴责。他们认为以色列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公然侵犯了卡塔尔的主权,破坏了斡旋和平的努力,威胁了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图|卡塔尔首都多哈,当地发生爆炸事件

有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袭击卡塔尔首都多哈,让海湾阿拉伯国家更加担心美国作为安全保障国的可靠性。

一位沙特高级官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这项协议是"一项涵盖所有军事手段的全面防御协议"。当被问及巴基斯坦是否有义务根据该协议向沙特提供核保护时,这位官员没有直接否认。

前美国外交官哈利勒扎德表示,巴基斯坦拥有核武器和运载系统,有能力打击以色列境内的目标。这暗示了这项协议可能具有核威慑的层面。

沙特官员同时强调,这份协议并不是针对特定国家或特定事件的回应,而是"两国之间长期以来深厚合作的制度化"。

图|巴基斯坦核武器

沙特和巴基斯坦的防务合作由来已久。半岛电视台报道说,自1967年以来,两国举行了多次联合军事演习,巴基斯坦还培训了超过8200名沙特武装部队人员。

沙特通讯社报道说,沙特和巴基斯坦拥有超过八十年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共同的战略利益和密切的防务合作之上。

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赛义德·阿西姆·穆尼尔被认为在达成这项协议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这项协议,巴基斯坦正式成为了沙特王国守护圣地安全的合作伙伴。

路透社报道认为,这项协议可能会改变这个复杂地区的战略格局。海湾国家一直想跟伊朗和以色列稳定关系,解决长期存在的安全问题,但是加沙战争打乱了这些计划。

图|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会议

海湾国家卡塔尔在一年内两次遭受直接打击,一次是伊朗为了报复美国打击伊朗而袭击了美国在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另一次就是以色列的袭击。

在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防御协议的两天前,阿拉伯联盟和伊斯兰合作组织召开了特别联席会议,回应以色列9月9日对多哈的袭击。

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防御协议的消息传出后,国际媒体立刻关注到了这个新兴的安全联盟。

图|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

当内塔尼亚胡试图通过指责中国来转移注意力时,中国的重要伙伴国家却在积极构建新的安全合作框架。

这种合作不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还延伸到了防务与安全这些核心利益领域,展示了国际关系中的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