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稀土矿
面对中国的稀土主导地位,西方国家正在加速寻找替代方案。欧盟正在推动与乌克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哈萨克斯坦、智利和格陵兰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关键原材料伙伴关系。
美国则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和"大而美法案"为关键金属拨款75亿美元,其中用于购买战略储备的部分就占20亿美元。
国防后勤局计划购买价值5亿美元的钴、2.5亿美元的锑,1亿美元的钽和4500万美元的钪。
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在马来西亚启动了重稀土分离项目,成为中国之外的首个此类生产商。
该公司计划将镝的年产量提高到250吨,铽的年产量提高到50吨,但未给出具体时间表。
另一家澳大利亚公司Iluka Resources正在西澳大利亚建设一座精炼厂,每年可处理多达750吨重稀土,预计将于2027年投产。

美国五角大楼
美国国防部向MP Materials投资4亿美元换取股份,五角大楼启动"稀土供应链韧性计划",拨款12亿美元采购战略储备。然而,面对中国在全球90%的稀土精炼技术和94%的磁铁制造产能,这些投资显得如此苍白。
"我们很幸运,目前已经从克级规模提升到了吨级规模,"Niron Magnetics首席执行官罗恩特理在听证会上说。这句话或许正是美国在稀土领域追赶中国现状的最佳注脚:有所进展,但差距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