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控烟不必只盯着鲁迅夹烟墙画!这是绑架舆论、绑架社会(2)

2025-08-25 15:03  澎湃新闻

鲁迅先生留下大量有吸烟动作的经典照片、版画,因为这样的举报以后就不能够在公共空间里展示,这本身就是在扭曲历史,而且也会浪费大量的公共资源。如果,今天因为自己控烟,就投诉鲁迅先生的吸烟的形象;如果,明天因为自己喜欢猫,就翻出鲁迅在《朝花夕拾》里所谓"仇猫"的只言片语大加挞伐……那么,长此以往,鲁迅先生本身的公共形象就会被撕裂得支离破碎,经典文本也会被搞得动辄得咎。

互联网时代让很多普通人有了更大的发言权,投诉、举报比创作、发明更简单,也更容易得到关注。但是,脱离了历史背景、背离于公共记忆、有悖于社会风俗,那些看似"正确"的举报,都应该被落实吗?

近段时间里,类似的捕风捉影、上纲上线的投诉举报相当集中,占据了本不该有的社会注意力,也耗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比如,无锡地铁车厢内的一张东林书院公益宣传海报,照片的远景处有一个男子站在大树之下,有人就投诉这人在小便,是"不雅动作"。据核查,照片中的人实际上拿着一个水瓶,没有进行不雅动作,但为了避免误会,当地已经表示会更换海报。这其实严重浪费了公共资源。

极个别人脑补出来不雅的动作,就要全面换海报;极个别人觉得对自己的冒犯,就要"鲁迅禁烟"。一人投诉,全社会吃药,纳税人埋单,这不是正常的舆论空间秩序。鲁迅先生的打卡墙,没有因为吸烟的动作而误导公众,反而是这样的举报在误导社会--原来"拿着锤子找钉子",可以调动这么多的社会资源,可以引发这么大的关注。

宣传控烟是一回事,拿控烟来绑架鲁迅先生、限制艺术创作,让相关部门疲于奔命,那是另外一回事儿。那些为了逞一己之快而浪费公共资源的投诉,该消停消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