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停止包裹"风潮,表面是关税规则调整,根本却是全球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反弹。特朗普为了"美国优先",一纸行政令把几十年惯例的低值免税政策推倒,动辄就要收15%甚至200美元的额外关税。欧盟刚刚跟美国握手言和,结果美国翻脸不认人。DHL、各路快递巨头跟着叫苦,消费者只能眼睁睁看着包裹积压、费用飙升。美国以为自己是"买方市场",想让全球都为自己让利,结果等来的是七国联手"封包",国际物流链条被生生掐断。全球化时代,谁都不是孤岛,美国的霸凌手段,终究要还回来。
美方这一边刚被"包裹危机"缠身,另一边又在制裁中国。美国财政部最新一轮制裁,直接把两家中国公司拉上名单,理由是"为伊朗石油运输提供便利"。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公开表态:中方坚决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中国和伊朗的正常经贸合作完全合规正当,美国根本无权指手画脚。毛宁还强调,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美国这套"长臂管辖"的剧本其实不新鲜,过去几年围绕伊朗、俄罗斯、委内瑞拉,华盛顿早已形成一套标准套路。谁和被美方视为"敌对国家"做生意,谁就要被动接受二级制裁。美国想用金融霸权和美元清算体系来限制全球企业的自由贸易,用制裁逼迫中国企业"避险"。但现实是,伊朗石油出口大头都进了亚洲,尤其是中国。
美国制裁中国企业的动作,既是政治表态,也是配合其全球战略围堵的一环。只不过,今天的中国企业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软柿子",跨国结算、金融合作、供应链调整已成常态。美国施压越狠,中国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