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刚结束中国之行,还带着访华时热络接待的余温,回国就被美国给了当头一棒,特朗普直言,莫迪现在认错"为时已晚"!
一开始看莫迪访华,外界大多觉得成果挺实在。
双方谈成的合作、传递的友好信号,都让观察者觉得印度说不定能借这机会,把外交和经济的路子走得更宽些。
印度驻华使馆还专门发布视频,标题为《请欣赏莫迪总理在天津受到热烈欢迎的精彩视频》。
印度想表达什么意思,几乎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国际媒体也盯着这事,说这可能是印度平衡大国关系的关键一步。
可谁能想到,莫迪结束访华,特朗普就给了他当头一棒,称印度提出过对美零关税,但"已经晚了"!
他提印度的时候,不光不满,还带着明显的 "失望",像是心里憋了好久的不满,终于忍不住说出来了。
其实特朗普不满的核心不仅仅是关税问题没谈妥,更是美印在战略协作上没谈拢。
之前美国一直想拉着印度在"印太"地区多做点事,希望印度更配合自己的战略布局。
可印度一直在关键事情上都是自己拿主意。
面对国际议题,不会跟着美国的节奏走;跟俄罗斯、中国合作,也没因为美国不高兴就停下。
这么一来,特朗普可能觉得印度没给美国想要的 "战略回报",所以才用 "为时已晚" 施压,想让印度改改立场,同时在经贸议题上做出更大的让步,给美国提供更多好处。
但这种 "暴怒" 施压的法子,真能让印度服软吗?
从印度以前的外交做法来看,可能性不大。
这么多年,印度一直把 "战略自主" 当回事,莫迪政府更是把本国利益放在第一位。
之前美国好几次施压,只要碰了印度的核心利益,人家从来没松过口。
苏杰生已经好几次在公开场合怼美国,说 "加关税这事儿,既不公平也不合理,更不正当",还戳破美国的 "双重标准",凭什么美国能做的,别人就不行?美国得好好想想自己的政策,别一天一个样。
嘴上硬,行动上也没闲着。
莫迪最近在国内的活动上,老提 "印度要自力更生",意思就是少靠别人,自己把产业做起来。政府也赶紧出台了政策,重点帮农民和小企业扛压力。
毕竟这两类人要是垮了,印度国内说不定会出乱子。
有商务部的官员透露,受关税影响的出口商,政府会给补贴,帮他们缓口气;还会帮着找新市场,比如拉美、中东这些地方,让出口不用只盯着美国。
要知道这次莫迪来中国,本来就是印度自己觉得对发展有好处才去的,哪能因为美国不高兴就变卦?反而是特朗普这么强硬施压,可能让印度更警惕,更坚持自己做决定。
有媒体说,印度官员私下里表示,本国的外交政策,一直是跟着自己国家的利益走,不会因为别的国家态度变就改。
这种低调的回应背后,其实是印度心里有数,既不想跟美国闹僵,毕竟两边在军事、科技上还有合作;也不能丢了战略自主的底线,不能随便妥协。
从长远看,印度更愿意在大国之间找平衡,而不是选一边站。
这次莫迪访华就是例子,通过跟中国深化合作,在上合组织中积极配合,给自己争取更多发展机会,同时也是跟美国说,印度有自己的外交节奏,不会被别人牵着走。
特朗普这次的 "当头一棒",或许能给印度添点短期压力,但想从根本上改变印度的外交方向,太难了。
了解印度的人都知道,它一直是 "不结盟、不依附" 的性子,不会轻易跟谁绑在一起。现在美国这么逼它,印度很可能会往别的方向靠。
比如跟俄罗斯把石油贸易搞得更稳,甚至再多买点;跟中国、海湾国家多做点生意,比如农产品出口,还可能搞本币结算,少用美元。这样一来,"去美元化" 的步子说不定会更快。
虽然短期内印度能反击的手段不多,但在联合国、WTO 这些国际场合,肯定会跟美国对着干,表达不满。
这么一来,美国的外交形象肯定会受影响,在国际上说话的分量也会打折扣。
那美印关系以后会怎么样?
现在双方已经谈了五轮贸易问题,结果啥实质性进展都没有,原本定在月底的第六轮谈判也推迟了。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一门心思搞经济、拉制造业回流,在它眼里,印度的战略价值好像没以前那么重要了。
不过话说回来,美印之间也不是没共同点。
比如军事上,之前一起搞过军演,印度还买过美国的武器;""印太"战略" 上,美国想借印度牵制别人,印度也想靠美国提升自己在地区的地位。
有这些共同利益在,以后谈关税的时候,说不定还有商量的余地。但关键就看双方能不能各退一步,美国要是还死咬着高关税不放,印度也不肯在分歧上让步,那美印关系怕是要长期僵下去。
到时候不光这俩国家的经济受影响,全球的贸易节奏,说不定都会跟着变。
说到底,特朗普说 "印度为时已晚",更像是一种施压的话术。
所以这件事情不是中国不帮忙,而印度要自己做选择,在这场博弈里,没有谁能替印度做决定,最终还是要看印度怎么平衡自身利益和外部压力。
美国想靠关税逼印度就范,印度想守住自己的底线,这场拉扯还会持续多久?恐怕还要看接下来双方谈判桌上的较量。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谁要是只想着靠强硬手段压服对方,最后大概率会偷鸡不成蚀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