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好快,今天也是农历九月月初二,明天我们就迎来霜降节气,霜降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昼夜温差进一步增大,万物凋零。民间有句古诗概括深秋霜降节气的景象: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意思是霜降时节,水分顺着地势回归到山谷之中,秋风起,树叶纷纷飘落,仿佛回到了山林大地的怀抱。随着时光慢慢流逝,一年即将到尽头 ,世间万物都好像在回归到最初的状态。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当太阳到达黄经 210 度,就到了霜降。霜降的公历日期是固定的,在10月22号到24号之间,农历日期每年都不同。今年霜降交节时间是10月23日11时50分39秒,农历日期是九月初三。按正常年,霜降的交节日期是在九月的中旬。因今年是闰年闰六月,农历月份有十三个月,导致从六月后的节气都相对早了些。有句农谚是这样说的:早霜降冻死牛,晚霜降穿单衣。意思是霜降节气来得早,秋季降温提前,到冬季天气很寒冷,连耐寒能力较强的牛,都可能会被冻死,足以说明寒冷程度。若是晚霜降,气温下降缓慢,冬天相对较暖和,人们只要穿件单衣就能抵御寒冷,这样来看今年冬天不会太冷。
霜降的霜,是冷空气与地面水汽相遇的产物。这个时候北方已有初霜降临,田野里一层薄薄的冰晶。南方虽未到结霜时,但昼夜温差陡然拉大,清晨的露水沾手冰凉,正午的阳光却仍带秋燥,正如老辈人说的:早晚冷透骨,中午暖烘烘。老辈人根据物候变化,将霜降分为三候,每候五日。一候豺乃祭兽:这时豺狼等猛兽捕猎频繁,捕获的猎物会整齐摆放,如同祭祀一般。豺群为寒冬储备能量。二候草木黄落:梧桐树的叶子像金色蝴蝶般簌簌飘落。三候蛰虫咸俯:土里的小虫儿已钻进洞穴,用泥土和落叶封好洞口,像揣着秘密的孩子般蜷缩起来。
明日霜降,不管多忙牢记:1要添、2要睡、3不吃、4要防四个讲究,这不是老规矩束缚人,是顺应时节的身体保护。
1要添:要添衣服
老辈人说的,霜降添衣,不添棉絮添层皮。意思说的是添衣要有讲究,是要添保暖的,而不是一定要多。此时穿衣要遵循三暖原则:背暖因后背是阳气汇聚的地方,霜降节气风邪最易从后背侵入,穿件贴身的马甲或加绒背心,护住脊椎,浑身都觉得暖和。尤其骑电动车、自行车的人,最好穿件防风的外套,别让后背直对着冷风。肚暖因肚脐周围是脾胃所在地方,霜降节气脾胃易受寒,引发腹胀、腹泻。老人和孩子可以穿件带松紧的肚兜,年轻人穿盖住腰腹的。脚暖由于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霜降节气温度降,最好穿带绒的鞋子,袜子选纯棉的,能吸汗保暖。有条件的晚上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加几片生姜或艾叶,泡到脚踝发热,这样上床睡觉脚都是暖的。
2要睡:要早睡
《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早卧早起。到了霜降,就得改成早卧晚起了。因这个时候夜长昼短,早睡能让身体储存阳气。早晨别起太早,但不要错过影响上班时间,比平时晚点而已,避免被晨寒伤了气。睡觉时别用被子蒙着头,保持呼吸通畅。也别露着肩膀,最好穿件宽松的睡衣,让身体在温暖中放松。如果晚上睡不好,有条件中午可眯20分钟,补补觉,比喝咖啡提神靠谱。
3不吃:不吃寒凉油腻食物
霜降后,昼夜温差增大,人的脾胃阳气内收,运化能力减弱。此时摄入油腻食物会增加胃肠负担,易引发食积、湿气内生等问题。而如果此时吃寒凉食物则会直接刺激脾胃,导致阳气耗损,引发腹泻、腹痛等不适。因此这个时节,就要忌讳过度摄入寒凉食物,以免威胁身体健康。
4要防:要防秋燥
霜降后,除了寒凉外,空气湿度也会降低,此时寒邪易侵袭人体,加重秋燥症状 ,尤其是会导致肤、口鼻干燥,从而引发咽干、咳嗽等问题。尤其是小孩和老年人,就要注意防秋燥,尽量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