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过了60岁体检主要查这3项

2025-10-22 11:38  头条

一到60岁,家里老人总被各种体检套餐"包围",从头到脚一顿查,结果查完一堆项目,心慌的倒比病还多。

其实,体检不是查越多越好,查得多不等于查得准,查错了反倒让人陷入无谓的焦虑。

钟南山院士曾经公开表示,老年人体检不能贪多,盲目检查反倒容易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负担,抓住重点才是关键。

现实生活里,老人们常常在体检单上看到一串陌生名词,什么肿瘤标志物、基因检测、各类激素、微量元素,甚至有些检查动辄上千元。

可体检的本意,是早发现健康隐患,有针对性地预防和管理慢性病,而不是拿着体检单自我吓唬,或者让家人陷入信息焦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到,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核心是慢病防控和日常功能维持。体检只要抓住几个关键点,大部分老人就能安心生活,没必要被花哨的项目裹挟。

体检别贪多,慢病防控才是重头戏

随着年龄增长,慢性病成了老年健康的最大"拦路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影响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健康的三大主要问题。

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60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糖尿病患病率接近30%。

也就是说,每查三个老人,就有一个血糖偏高,每两个里就有一个血压不稳。

高血压检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定期量血压。很多老人不明白,血压计其实比大医院的大设备更贴心。

家庭自测、社区定期检测,完全可以早发现血压异常。如果体检报告上血压偏高,别慌张,先多测几天,记录波动,再找医生判断。血压的管理,重在持续追踪和生活干预,而不是一次性"查完了事"。

血糖检测,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就够了。空腹血糖反映短期波动,糖化血红蛋白能看三个月平均水平。

这两项合起来,基本能判断糖尿病风险。没必要频繁查胰岛素、C肽、各种抗体,除非有特殊症状或医生建议。

糖尿病筛查的意义,在于早做饮食和运动管理,不是单纯靠药物维持。

心血管病筛查,心电图和血脂检查是基础。心电图能提示心律失常、心肌供血异常,血脂检查能识别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问题。

两项合起来,就能大致了解心脏和血管的健康状况。许多老人担心冠心病,其实日常体检里抓住这两项,配合医生建议,基本不会遗漏大问题。

有些体检套餐热衷于加上各种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监护,这些高阶检查主要针对有症状或者明确高危的人群。

健康老人没必要每年都查。慢病筛查重在规律、持续,而不是查得越多越安全。

别让肿瘤筛查变成"心理负担",科学筛查才靠谱

许多老人看到体检单上的肿瘤标志物项目,心里七上八下。其实,绝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并不适合当普查工具。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肿瘤标志物主要用于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不建议作为无症状人群的常规筛查项目。

比如,CEA、AFP、CA125、CA199等项目,偶尔升高并不等于得了癌症。很多情况下,感染、炎症、良性疾病也会导致标志物波动。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筛查与早诊早治专委会的共识里也反复提醒,肿瘤筛查要关注高危人群,有家族史、吸烟史、特殊职业暴露的人群,才建议有针对性筛查。

常规体检,大部分老人只需关注胸部X线或低剂量CT(有条件时),帮助早发现肺部异常。

结直肠癌筛查可以做便潜血试验,或者满74岁前做一次肠镜。胃癌高发地区的老人可以在医生建议下做胃镜。其余大部分肿瘤筛查项目,没必要每年都查。

肿瘤筛查的关键是有针对性、按需选择。无症状、无家族史的老人,没必要每年查一堆肿瘤标志物,把自己吓得吃不下睡不着。检查不是越多越好,盲目筛查反倒增加误诊率,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体检别忽略"基础功能",日常能力比数据更重要

很多人以为体检就是查个血、拍个片,其实老年人的健康,基础功能的评估才是重头戏。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提出,60岁以上人群要重视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营养状况的评估。

体检时,简单的日常生活能力问卷,比如能不能独立穿衣、洗澡、做饭、上下楼,往往比一串数据更能反映健康水平。

如果老人出现记忆力减退、走路不稳、体重快速下降,才需要进一步做认知功能和营养评估。

基础功能检查是筛查老年综合征的关键,帮助早预防跌倒、失能、营养不良等问题。

体重、身高、腰围、视力、听力的常规检查,这些基础项目看似简单,却最容易被忽视。

体重变化能反映慢性疾病和营养状况,腰围测量能辅助判断心血管风险。定期做基础功能评估,能让老人保持活力,减少生活中的意外和风险。

有些老人热衷于查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甚至血清激素,其实这些项目没必要列入常规体检。

中国营养学会和《居民膳食指南》都建议,均衡饮食才是补充营养的关键,除非有特殊疾病或症状,否则没必要频繁补充和检测。

体检"查重点",别被花哨项目忽悠

体检套餐五花八门,项目越多价格越高,但项目多不等于有用。国家卫健委发文提醒,体检要以"科学、实用、规范"为原则,防止过度医疗和无效检查。

60岁以后,体检围绕慢病防控、肿瘤高危筛查、基础功能评估三大核心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