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架专机同时落地中国,眼看情况不对的特朗普,一夜做了两次让步

2025-04-25 19:48  头条

前两天还在反复释放谈判信号的美国在中方开出条件后,又来了一次大变卦,美国务卿鲁比奥和财长贝森特都露出了真面目,开始对中方进行指责,提出过分要求。

美国当地时间22日,一直对华步步紧逼的特朗普突然在接受采访时反常的表示将会大幅下降对中方的关税。为了强调自己的说法,特朗普还非常肉麻的加了一句"我们可以和中方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不过特朗普依然保持着他死要面子的本色,在提出缓和后,特朗普找补了一句,会下降,但不会把关税降到0。

同日,美国财长贝森特也放出口风,表示这种高额关税很难继续的,中美贸易战即将得到缓和。而白宫发言人莱维特也对记者说了类似的言论:中美正在就关税问题向正确方向行进。

显然,美国已经吃到了关税战带来的恶果,种植大豆等农作物的农民收入直接大打折扣。车企工厂的生产线即将因为零部件的关税增长而停摆。

特朗普二进宫的宣传中,曾向民众做出过保障就业的承诺,打关税大战的目的也有一项是让产业链供应链回流。但事实上,不仅供应链没能回到美国,更多的老百姓反而面临严峻的考验。

反观中方,除了外贸产业外,民众的日常生活极少受到影响,就连受到影响的外贸行业也得到了相应的补助。不过面对美方的松口,23日中方外交部也做出了回应:如果要打,奉陪到底;如果想谈,大门敞开。美国应该停止威胁,平等对话。

中方的回应既表明了立场,同时也表露出了可以谈的态度。但美国总是会在和平到来前再尝试极限施压的路子。对美国来说,这不是服软,他们依然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回复。

于是23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又开始大放厥词,表示中方是美国的头号挑战,而且正在和平时期展开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军事扩张。

鲁比奥这话挺让人摸不到头脑的。毕竟这话放回试图抢占格陵兰,到处驻军新增军事基地,一直尝试插手南海的美国身上似乎更加合适。

鲁比奥奇怪的言论话音刚落,美国财长贝森特又紧接着改了口,一边说着美国承担了世界市场不少的不公平,一边又表示中方应该主动削减出口,把市场缩回国内,还说要让中方先降税,两边才谈的下去。

按理来说,这会儿慌的其实应该是贝森特,20日贝森特就对特朗普发出过警告,美股将面临暴跌20%的风险,苹果公司的股价和营收都在下滑。波音飞机的订单已经开始被中方退单,高盛、摩根大通的业务也正在紧缩。

在贝森特的角度来看,在这么搞下去,美国的GDP都要大幅度缩水,所有的这些企业也一个都跑不掉。特朗普正在失去经济幕僚团队的信任。摩根大通CEO公开指责关税政策。就连自己的地位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但贝森特依然极其反常的和鲁比奥改了口开始给中方上条件。这样的根本原因还是特朗普所依赖的极限施压路径。特朗普现在似乎对承诺和国际信用已经并不是很在乎了,这种翻脸变脸的事儿已然成为了常态。

所以,就算失去信誉,特朗普也想借此告诉全世界,关税战是美国在主导,真正强硬的是美国。打造好了这个设定,美国也就更方便的对其他国家进行敲诈了。

目前,独木难支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已经在考虑吃掉中方退订的波音飞机,恰恰说明了美国的极限施压手段在某些条件下还算是有些效果的。因此,两次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态度也可以认为是特朗普在尝试着试探中方的底线。

但中方的回应可以证明,中方从来就没有害怕过,如果美国一意孤行要继续这样反复的操作,中方是肯定会奉陪到底的。不少反制政策已然落地。美国的汽车业、农业、科技行业都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在这些政客还在用嘴皮子反反复复的时候,美国的老百姓们已经投出了自己的一票,美国的农民们开始偷偷找中方买家自救,还从关税壁垒中找到了加拿大等国的缝隙,重新贴个标签卖到中国以绕开高额的税率。

光伏、汽车等产业也在想方设法去购买换贴了东盟、墨西哥、南美等国标签的零部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特朗普的关税壁垒逐渐在人们的对策下产生了无数的裂隙。

24日,六家美国汽车行业的协会联盟联合在了一起,对特朗普提出了联名抗议。在汽车行业接近停摆时,特朗普似乎也嗅到了关税大战的恶果,开始考虑豁免汽车零件关税。

美国的软肋正在一个接一个暴露出来,如果特朗普还死要面子的强调美国的主导权,对中方玩起极限施压的路子,那面临他的结果估计就剩下了"活受罪"。当美国的各行各业面临危机时,中方的市场正在开拓更多的区域,逐渐走向蓬勃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