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称绝对要当上首相

2025-10-15 16:22  头条

一个维系了日本政局稳定二十多年的政治组合,自民党和公明党的联盟,突然说散就散,震得整个永田町都一阵哆嗦。

在选举前夕分道扬镳,不仅打乱了自民党的节奏,也让本就碎片化的日本政坛更加扑朔迷离。

高市早苗,这位自民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裁,在关键时刻一边道歉一边"硬刚",誓言要拼到最后一刻。

联盟破裂

1999年开始的自公联盟,曾是日本政治稳定的代名词。一个是保守强硬的自民党,一个是主张和平的公明党,原本就是一对各取所需的"政治搭伙"。

但到了2025年,双方终于撕破脸,谁也不想再为对方兜底了。

核心矛盾,早就埋下了伏笔。

关于宪法第九条要不要改?自民党说必须改,公明党死活不同意。扩军预算该不该涨?高市拍桌子要加码,公明党转身就投了反对票。

尤其防卫费拉锯中,公明党直接否决了高市提出的"增强先发制人能力"方案。

两党破裂本质上是路线之争。

公明党背后的创价学会一直是其稳固票仓,但他们并不喜欢自民党那一套"强势保守"的调调。据媒体披露,早在去年底,超过七成的公明党支持者就表达了对继续联盟的不满。

再者,自民党近年来的"黑金门"丑闻、党内权斗,也让公明党有些吃不消。

政治是现实的,继续捆绑下去,只会被拖着一起沉。此时退出,虽然风险大,但对公明党而言,也算是及时止损,准备转身寻找新舞台。

联盟宣布解散当天,东京股市直接跳水,跌了2.3%。政治不稳,政策就不稳,投资者也就望风而逃。

所以这场"分手",看似突然,其实酝酿已久。

押上全部筹码

联盟散了,压力自然落在自民党新任总裁高市早苗身上。本该是她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如今却成了一场"危机公关"的主战场。

在一次恳谈会上,高市公开道歉,说"对联盟关系处理不够周全"。但紧接着,她话锋一转,强调自民党仍掌握众议院将近一半席位,"数量决定成败",并放出狠话:选战拼到底。

高市不是第一次在风口浪尖上搏命,早在她参拜靖国神社引发争议的时候,她就用"历史观分歧"来巧妙回避正面冲突。

这次也是一样,对公明党表示"遗憾",但并未示弱,反而借机巩固保守派阵营。

经济政策上,她也没闲着。提出"新资本主义"概念,承诺解决通胀问题,缓解中产压力。

不过现在她的支持率目前只有25%左右,远远谈不上稳固。党内虽然有"日本会议"集团等保守派力挺,但选民层面能不能撑起来,还得看选战表现。

更重要的是,高市这次的"硬刚",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转移焦点。

从联盟解体的责任中抽身出来,转而塑造一个"孤胆斗士"的形象。但是这种策略管不管用还未可知。

在野党合纵连横

公明党退场,直接让在野党看到了久违的"机会"。立宪民主党、国民民主党等迅速抱团,推出国民党党首玉木雄一郎作为联合首相候选人,试图借联盟解体的空档发起冲击。

玉木的形象一向是温和理性型,政策上不激进,强调"务实改革"。他反对消费税上调,主张儿童补贴,加上曾在财务省任职的经历,确实有一定的中间选民基础。

但是在野党想要获胜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意识形态的鸿沟。

立宪民主党偏左,国民党偏中右,加上对核能、对美关系等核心议题分歧明显,真正能走到一起的政策不多。

其次,公明党的去向也悬而未决。如果公明党决定转向支持在野党,那玉木的胜算会大幅提升。

但目前来看,公明党更可能保持"战略模糊",在关键议题上"择优而合",而不是全盘倒向。

选民也不太买账。最新民调显示,仅有三成日本民众相信在野党有能力执政。

玉木喊出"首相觉悟",其实也透露出某种无奈。他清楚,如果这次不能趁乱上位,那么未来再组织起像样的联合阵线,只会更难。

10月即将举行的首相指名投票,成了日本政局的终极决战。高市靠的是议会优势,玉木赌的是联盟奇迹,而公明党,成了左右胜负的"关键少数"。

但无论谁胜谁负,这场政治地震暴露的,是日本政坛长期积压的问题,政党忠诚度下降,政策一致性缺失,联盟缺乏共识。

高市若胜,面临的将是更碎片化的议会生态,推动任何重大政策都得付出更大的政治成本;玉木若胜,如何维持在野党内部的稳定,将是一场更艰难的拉锯。

日本经济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低迷,民众对政治的信任越来越稀薄。高层博弈再精彩,最终也得拿出实际的治理成绩。否则,再大的政治豪赌,也不过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