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举债200亿新台币买美战机 66架至今零交付

2025-10-27 16:29  头条

中国对美稀土管控竟对阻止美对台军售发挥了奇效。来自台媒的消息称,台审计部门的最新半年结算报告显示,6年前台当局花费巨资从美国购买F-16V,结果到目前为止1架都没有拿到。

2019年,台湾当局与美国政府签订了采购66架F-16V战斗机的合同,合同金额高达2472亿新台币。按照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透露,台当局向美国采购的66架F-16V按计划应该在今年和明年分别制造28架和38架,然后在明年底以前全部交付,但除了首架于今年3月28日举行出厂典礼后便再无后续进度。

按照当时美国媒体和台媒的报道,2025年3月28日,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叫格林维尔的地方开了个仪式,把第一架全新生产的双座版F-16V交给中国台湾地区了。但是从台审计部门的这份报告来看,这架双座型F-16V并未真正移交给台湾当局。

很显然,美国当时举行所谓的交付仪式的用意其实就是耍猴,哄骗台当局尽可能快和尽可能多地把货款先交给美方。这一点这从台审计部门的这份结算报告里的到体现。报告称:"这笔特別预算从XX109年度(2020年)起,分七年执行,预算上限2500亿元(新台币),甚至不受通常财政规则限制,目前已经累计支出约1434亿新台币,占已分配预算的87%,还额外举债200亿元新台"。一句话总结就是超过8成的货款已经给了美国,但是1架都没拿到。

而美方给出的延误理由则是F110发动机暂时不可用,供应链出状况,战机的ALQ-254电子战系统"尚需完善"。因此年底能交几架还不确定,明年能否全部交付就更难说了"。

换句话说,台湾当局虽然已经为"想象中的空军"付了真金白银,但是拥有的却是"账面上的战机",或者叫"债务上的战机"。以至于有网友嘲讽"台当局似乎买到的,不是一种装备,而是一种"上贡的感觉"。

美国这笔高端对台军售之所以到现在变成一地鸡毛,除了美国航空工业本身的拉胯之外,也与中国对美国稀土材料的管控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国《关键矿产供应链风险评估》(2025年版)披露,每架F-35战机需要消耗417公斤稀土永磁材料,这些磁体分布在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机载计算机冷却系统以及AN/APG-85有源相控阵雷达等核心部位。相对应,F-16V的F110-GE-129涡扇发动机,机载计算机冷却系统,以及AN/APG-83有源相控阵雷达同样也会用到稀土永磁材料,而且用量大概率不会比F-35少多少。

F110-GE-129涡扇发动机

台当局F-16V订单交付或遥遥无期

但是美国现有的稀土库存别说满足对外的高端军事装备的销售,甚至连美军自用装备的稀土消耗都无法满足,据传稀土库存的快速消耗已导致F-35生产线停工、六代机的研发推迟。因此在重新获得稳定的稀土供应之前,美国需要优先满足自用武器的稀土材料的需求,然后才会按照优先级的不同对美国所谓的盟友和伙伴提供。

而台湾当局从始至终也只是被美国当做用来遏制中国的棋子,美国根本就没有把台湾当局当做盟友或伙伴,特朗普更是多次公开暗示会把台湾作为与中国大陆交易的筹码,因此台湾当局获得美制先进武器的优先级基本上被排到了最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何时能够获得必需的稀土材料还得看中国的脸色。虽然美国政府正在试图花费巨资重建稀土供应链,但即便是重建稀土供应链全程顺利,也不考虑成本大幅上升的问题,根据五角大楼的内部评估报告,2027年前美国也无法实现稀土自主供应。

但即便如此,这也只是一个注定无法实现的"美国梦"而已。现实的情况是,美国大概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无法真正实现稀土的自主供应。事实上,早在2010年,当时的奥巴马政府就试图推动一项名为《2010年稀土与关键材料复兴法案》的立法,意在重建美国国内的稀土产业链,尤其是稀土矿开采、分离提纯、金属与磁体生产能力,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此后美国政府又分别在2011年、2013年、2017年等几年里推动类似法案立法,并在2020年后才以行政命令与《国防生产法案》方式重新启动稀土产业政策。但是已经15年过去了,美国对中国的稀土依赖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严重了。

当时的相关报道

而这意味着台湾省空军无法在原计划的2026年接受哪怕一架新造的F-16V,甚至整个合同都会因此告吹也说不定。

除了F-16V受影响之外,美国也将因为中国的稀土管控而无法向台湾当局出售诸如爱国者防空导弹、伯克级驱逐舰、攻击潜艇、战斧巡航导弹等可能会在未来统一之战中对解放军构成威胁的高端武器,只能出售类似于巡飞弹、便携式防空导弹、地雷和轻武器这类无关痛痒的低端武器。换句话说,中国对美国的稀土管控起到了一石数鸟的奇效,意外(或者中国政府本身就是这样考虑的)阻止了美国对台的高端武器军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