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本首相石破茂的辞职,日本政坛再度进入动荡期,由于任期短,石破茂留下了一堆烂摊子,还给中国埋了个雷,美日关税纷争会否峰回路转?印太形势又会出现什么新的变化?
当地时间9月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召开记者会,正式确认自己将辞去自民党总裁一职,也不会参加接下来举行的临时总裁选举。至此,他的首相生涯还没有撑过一年就结束了。由于他的前任岸田文雄退位时,自民党深陷"黑金"丑闻,日本物价持续上涨,民众生活负担加重,社会问题愈发尖锐,和美国的同盟关系也不稳固,石破茂接手的是一个内外交困的烂摊子。
偏偏他还碰见了特朗普掀起关税战,再加上任期太短,石破茂最终不仅没能施展其政治抱负、有效推动政治改革,反而留下了许多烂尾工程,还给中国埋下了雷,这个雷就是美日签署的关税协议。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签署行政令,正式执行美日贸易协议,同天,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日本经济再生大臣、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在华盛顿签署谅解备忘录,日本豪掷5500亿美元投资美国的计划及运作细节就此曝光。
从目前披露的内容来看,这俨然是一份"不平等条约",美国在决策权和利润分配上占据绝对的主导,美国总统对投资项目拥有"最终决定权"和"完全的自由裁量权",日本仅能提供建议;在本金收回前,美日利润五五开,本金收回之后,美国独占90%,而日本只有可怜的10%。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日本又出钱又出力,还给美国当"打工仔",仅仅是为了使美国降低对日本关税而已。
对美国来说,情况就完全相反,占尽了便宜不说,还拿日本的钱办了自己的事儿,这份投资协议明确指向半导体、AI、关键矿物、量子计算、制药、造船、能源,这七大涉及国家安全和未来科技竞争的领域,带有浓厚的战略色彩,不仅关乎美日两国,更会对全球经贸格局和科技竞争产生涟漪效应,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美国认定的主要竞争对手,必将成为首当其冲的那个。
当前,美国正试图联合盟友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美日签署的这份协议旨在提升美国在关键科技领域的制造能力和供应链安全性,其结果必然加剧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使中国相关产业承压,石破茂任内力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临下台却是什么都顾不上了。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已经迫不及待地表示美国将在日本的帮助下"摆脱对华依赖",称美国所有的抗生素都从中国购买,但有了日本这5500亿,美国就可以在本土建厂、本土制造自己的抗生素。
光看卢特尼克这个兴奋劲,就知道美国有多么想重振本国制造业,多么想在前沿领域打败中国了。对中国而言,美日合作意味着外部环境可能更趋复杂,特别是在先进技术和关键供应链方面会面临更大压力,但这只会促使中国进一步坚定 "科技自立自强"和推动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决心。同时,中国也会更积极地参与全球合作,拓展"朋友圈",以应对这种排他性的联盟趋势。
算来算去,无论是中美竞争,还是美日合作,其实吃亏的从始至终只有一个日本,卢特尼克在介绍该协议时,言语间的得意之色无以复加,他将此称作他"最自豪的事",表示"这或许是我谈过的所有生意里最自豪的一笔"。之后无论是谁上台,日本都要有好一段时间不得安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