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万人死伤,26国承诺派兵,中国派不派兵去?答案不出所料!普京警告北约军队敢来就敢打
据报道,乌克兰战场的硝烟,已经持续了太久。每天都有新的消息从前线传来,让人很难分清到底哪一边在占上风。前不久,俄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公开宣称,今年俄军前线推进速度大幅提升,每月能拿下六七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乌军损失超过34万人。乌方很快给出反击,说波克罗夫斯克方向最多一天发生172次战斗,俄军50次进攻都被挡了回去,俄方数据没有官方回应。
这场冲突里,死伤的人数、损毁的装备、占领的土地早就成了新闻里的"常规数据",可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生命和牺牲。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出来安抚,说前线局势基本可控,但也承认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压力山大,俄军集结了多达10万人,显然有备而来。
这边乌克兰还在死撑,那边欧洲国家又开始激进操作。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召集所谓的"志愿联盟"线上会议,带头喊话,要以欧洲国家为主的26国,承诺未来向乌克兰部署地面、海上、空中部队,组建一支"保障部队"。会议上,马克龙和英国首相斯塔默双双主持,泽连斯基全程参与,最后拍板:这支多国部队不会直接去前线,而是等乌俄停火、或者和平协议签署之后再进驻,主要任务是保障乌克兰军队规模和能力不被削弱。
法国和英国的积极性不用多说,德国依旧一贯谨慎,明确表示要等安全保障框架更明确之后才表态。意大利那边直接冷处理,公开说不愿意贸然介入。美国这回也没有急着跳到前台,虽然口头上支持,但实际态度很模糊,特朗普还声称要和普京通话,暗示美国对乌政策可能调整。谁都明白,这支"国际保障部队"虽然是26国一起承诺,但真正愿意在乌克兰地面冒险的国家,恐怕并不多。
这会儿,外界最关心的两个问题摆在台面上:一是,欧洲26国派兵乌克兰,真敢玩真的?二是,中国会不会参与?
先说第一个问题。法国和英国带头组建"保障部队",说得挺响,但仔细看马克龙的讲话,部队不会部署在前线,只在停火或和平协议达成后进驻,职责是"安全保障",不直接参战。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战后维和",给乌克兰撑腰,防止俄罗斯"趁虚而入",顺便帮乌克兰重建军队、留住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