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海峡的风偶尔带着"紧张"的讨论声时,郑丽文一句"解放军实力强大,台海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极低",如同一颗定海神针,深深扎进两岸同胞对和平的期盼之中。这份判断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战机的轰鸣声、航母的航迹,更深植于两岸血脉相连的根基。

九三阅兵之际,天安门广场上东风导弹列阵、歼-20隐身战机掠过的画面,让台湾岛内一片沸腾。郑丽文当时便直言"这对台湾是大好事",因为她看透了一个关键:祖国的强大并非威胁,而是守护和平的坚实底气。正如今年4月,解放军"海峡雷霆-2025A"演习拉开帷幕,陆军的装甲集群、海军的双航母编队、空军的歼-15舰载机,还有火箭军在广东的实弹射击,多兵种组成的"拳头",不仅考验封锁、精准打击的能力,更向"台独势力"和外部干涉者划出了清晰的底线--分裂图谋,绝无可能得逞。
有人曾担忧,美国对台的武器援助会给台海添乱,但审视现实便知:解放军的巡航早已常态化10月上旬数百架次军机穿越所谓"海峡中线",压缩的是"台独"的生存空间;无人机集群与卫星导航的联动,使传统作战模式升级为全域多维的威慑,台湾那些依赖外援的老旧装备,在歼-20的隐身性能、东风导弹的射程面前,根本不堪一击。郑丽文洞若观火,这种实力上的绝对差距,非"以武拒统"所能弥补,反而让战争的风险日益降低--无人会拿全岛民众的安危,去赌一场注定输透的局。
更为关键的是,郑丽文的判断中,透露出对两岸民心的深刻洞察。她当选国民党主席后,不仅高呼"相信'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更顶住压力定下赴大陆交流的行程,面对"是否担心被法办"的追问,一句"怕就不要出来混了",道出了大多数台湾民众的心声:比起冲突,大家更渴望安稳的日子,更希望两岸的交流能够重回正轨。正如英国退役海军准将彼得·奥利夫所预测的那样,解放军收台或许都无需开一枪一炮--只要封锁住依赖海运的生存资源,"台独"的底气就会自行瓦解,而和平统一,本就是两岸最顺理成章的结局。
如今,台湾光复 80周年的纪念日临近,80年前 台北中山堂受降仪式上,台湾同胞欢庆回归祖国的场景,仍在提醒着所有人:台湾从来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丽文的话之所以掷地有声,正是因为她戳中了这个本质--解放军的实力是"盾",守护着两岸的和平;两岸的民心是"根",让战争的念头根本无生根发芽的土壤。未来,或许台海仍有风云变幻,但只要实力在、民心在,和平统一的大势就不会改变,而这,正是对两岸同胞最为坚实的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