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来说,这种科技"筑墙"根本不是第一次见。过去美国在芯片、半导体、5G通信、AI算力等领域轮番下绊子,结果中国硬是靠自主研发挺了过来。国产手机、超级计算、北斗导航、智能电网、光伏、风电、AI大模型,哪一样不是在"被卡脖子"中杀出重围?这回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成了新主战场,西方又想玩"技术联盟"的老路,殊不知中国已经不吃这一套了。
中方态度清楚明了,叫"绝不妥协"。这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被现实逼出来的底气。过去几年,美国怎么搞芯片封锁,国产品牌咬牙顶住了。
面对英美高墙,中国该怎么办?只有一条路--坚持自主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中方已经多次表态,坚决反对把科技、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谁搞单边主义、谁玩霸凌行径,谁就会被历史淘汰。商务部和外交部的发言人反复强调,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得不到尊重,坚持原则才是正道。哪怕全球风云变幻,中国也会继续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深化互利合作。只要核心产业链掌握在自己手里,别人再怎么围堵,也只能干着急。
英国现在的策略叫"二分法",非敏感领域照样和中国合作,关键领域就跟着美国遏制中国。看似聪明,实则左右为难。英国风电场是否允许中国设备供应,美国强势插手,英方被迫拖延;自动驾驶、移动通信领域,华盛顿也想染指,英国只能一边配合美国,一边担心自己被挤出中方市场。脱欧本来想要自主,现在反而成了美中欧三头牵扯的"夹心层",左右都难讨好。
其实曼德尔森的焦虑,不只是个人情绪,而是西方所有"中型强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真实写照。既想抱紧美国大腿,分一杯技术红利,又不舍得中国市场和产业链。每次科技话题被炒热,都是一次"站队表态"的压力测试。英国政府嘴上说要"自由化监管",摆脱欧盟束缚,实际动作却越来越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脱欧的"自主权",换来的却是"选边站队"的尴尬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