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早报》称,另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货币互换的讨论一直在进行中,但最可能的结果是中日韩三国分别达成双边协议。
中国与韩国签署的为期五年的货币互换协议总额为4000亿元人民币,该协议将于本月到期。中方于2024年10月与日本银行签署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额为2000亿元人民币。
日本和韩国之间的货币互换机制,则于2023年12月恢复,规模为100亿美元(约合712亿元人民币),为期三年。
上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出席第52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会议,并在提交的一份声明中警告称,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可谓"迫在眉睫",并指出贸易紧张局势正在削弱全球金融稳定。
2025年10月16日至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第52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已与全球32家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4.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与欧洲中央银行续签的3500亿元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以及上周在华盛顿续签的与冰岛为期五年的35亿元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
据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的一名官员上周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本币互换网络,已成为全球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名未具名官员补充说:"未来,央行将逐步扩大本币互换合作范围,重点深化与经贸联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有效利用互换资金,增加流动性供给,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今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第11次中日韩外长会时表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开放指数不断下滑。中日韩作为亚太重要国家和全球重要经济体,应坚持开放型经济大方向,共同高举自由贸易旗帜,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营造开放、包容、非歧视的国际经济环境,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要积极带动地区合作发展,共同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打造更多"中日韩+"合作项目,以三方合作的生机活力为东亚合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共同维护地区和平和世界安宁。要发扬重信守诺的东方传统,坚持独立自主、团结自强,把亚洲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