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10月22日,香港《南华早报》援引一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正与日本和韩国就建立三边货币互换机制的可能性进行谈判,以加强区域金融安全网,并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贸易战的背景下深化经济合作。报道着重强调,日韩两国均为美国的盟友国家。
消息人士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上周在美国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期间,与日本银行行长植田和男以及韩国银行行长李昌镛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
"他们一直在推动三方合作,谈判已持续一段时间。"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表示。《南华早报》称,中国人民银行方面尚未回应置评请求。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10月15日,第十四届中日韩央行行长会议在华盛顿举行。日本银行行长植田和男主持会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和韩国银行行长李昌镛出席会议。会上,各方就近期经济金融形势等议题交换了意见。第十五届中日韩央行行长会议将由韩国银行于2026年举办。
中日韩三国央行行长会面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南华早报》指出,货币互换机制是各国央行之间常用的一种提供本币流动性的工具,在多边机构救助行动之外,它还可以在债务危机期间提供金融支持。
这项政策讨论,是在中方长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展开的,旨在对冲美元影响,并推动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中日韩这三个东亚经济体,合计占全球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
韩国和日本虽然都是美国的"亲密盟友",但也都受到了特朗普高额关税的冲击。按2024年的贸易额计算,韩国和日本分别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六大贸易伙伴。
目前尚不清楚,中日韩三边货币协议将如何达成,以及它是否会纳入"清迈倡议"框架。"清迈倡议"是2000年5月东盟十国与中日韩(10+3)财长在泰国清迈签署的区域性货币互换协议,旨在通过共同外汇储备基金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和短期流动性困难,包含扩展东盟原有货币互换机制及建立中日韩与东盟国家双边互换协议两部分内容。
在即将举行的东盟峰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期间,可能会就此类合作展开更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