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专家称:如果中国率先停止交易的话,美国肯定受不了

2025-08-30 17:22  头条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专家近期抛出惊人观点,如果中国主动切断对美贸易,美国将难以承受。

这一判断背后,是中美之间看似维持实则早已变天的贸易现实--半导体、新能源设备等关键领域贸易几近归零,而民生消费品贸易仍在延续。

特朗普政府一边签署暂停关税行政令,一边却要求英伟达将其在华销售芯片收入的15%上缴美国财政部,这种矛盾行为凸显了美国在经贸博弈中的两难处境。

中美贸易看似仍在继续,实则已进入一种"形存实变"的冷冻态平衡,两大经济体正在上演一场看谁先眨眼的世纪博弈。

中美贸易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

表面上看中美贸易额依然庞大,但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2025年初美国重启加征关税措施后,中国对美出口同比暴跌28%。

半导体、新能源设备等高科技产品对美出口近乎归零,形成"高科技断链、低端维持"的选择性脱钩模式。

在中美贸易关系中,中国并非毫无还手之力。稀土、锂电池、抗生素等关键物资的中国供应链优势,使美国电子、汽车产业面临潜在中断风险。

据布鲁金斯学会等机构评估,若中国进一步限制这些物资对美供应,多个行业将受到显著冲击。

五角大楼被曝依赖中国造的特殊合金生产F-35战机发动机,贸易彻底崩盘可能导致美军装备升级计划推迟三年。

美国对中国市场存在依赖困境,美国一边喊着减少对华依赖,一边指望中国继续购买大豆和液化天然气。

但现实是中国早已转向巴西、俄罗斯和东盟市场,这种依赖的非对称性使美国在贸易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

全球供应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套格局使得任何单方面脱钩都难以实现。这种深度互嵌的经济现实,既是对手的软肋,也是中国的铠甲,形成了独特的相互制约机制。

这种非对称相互依赖形成了独特的相互制约机制,使得中美在贸易博弈中都不得不谨慎行事,也为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赢得了一定的战略空间。

全球贸易格局的重构与权力转移

中国一直致力于推行贸易"去单极化的多元化"策略,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与东盟贸易额逆势增长,前四个月同比增长7.2%,与金砖国家贸易量占比提升至25.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保持9%的增速。

这种多元化布局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流向,东方与合作中国家市场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出口。

美国与传统盟友的贸易关系正在变化,特朗普政府对日本、韩国及欧盟等盟友征收15%关税,要求这些国家对美国产品实施零关税。

这种单边主义做法导致美国与传统盟友间出现显著分歧,双方在贸易政策等方面矛盾重重。

在关税风波中,金砖国家贸易网络体现出优越的战略意义。随着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谈判陷入僵局,俄罗斯明显在提醒华盛顿,中国手中的能源和贸易筹码比想象的更多。

金砖国家贸易网络的拓展正在形成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制衡力量,全球贸易规则呈现出"碎片化"趋势。

特朗普已签署行政令要求对世界银行、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美国出资机构全面审查,未来不排除国际贸易体系回归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之前的双边贸易谈判模式。

但同时,也为一些国家提供了重新制定贸易规则的机会,推动全球贸易格局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去美元化与新兴金融秩序的萌芽

2024年7月18日,特朗普签署稳定币法案,被视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第三阶段。美元稳定币是强中心化的,而非去中心化的,是美元霸权在新形势下的表现。

这与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已接入东盟10国和中东6国,跨境交易成本砍半、效率翻倍。

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为全球数字货币的竞争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去美元化进程提供了新的动力。

多极货币体系的加速形成。中俄贸易中99.6%结算使用人民币,沙特、伊朗紧随其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联通42国,覆盖全球贸易38%,正在逐步动摇美元霸权的基础。

2025年8月1日,美国两党联手抛出《停止中俄法案》,威胁冻结中国在美资产并切断中国金融机构与美元结算系统的联系。

但这种金融制裁反而加速了去美元化进程,促使更多国家寻求替代美元的国际结算方式。

美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一系列退出行动,包括大幅削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算、对联合国核心预算零拨款等,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秩序的不稳定。

中美贸易博弈如同一盘多维度的国际象棋,双方在关税、科技、金融和全球供应链等多个棋盘上同时较量。

俄罗斯专家的判断揭示了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本质--美国确实难以承受中美贸易完全中断的后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主动选择断供。

当前的中美经贸关系正处于一个微妙而关键的阶段,双方都在寻求降低依赖、分散风险的同时,避免造成过大的经济冲击。

这种动态平衡的维持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务实的外交手腕。未来中美贸易关系的走向,不仅取决于双方的经济决策,也将受到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多重影响。

在这场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贸易博弈中,相互依存仍是最佳的战略缓冲,而多极化的全球贸易新秩序正在这场博弈中悄然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