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流感活动进入快速上升期。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多地出现 "不发烧的甲流" 病例,患者因忽视非典型症状延误治疗,甚至引发肺炎等并发症。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王主任提醒:"甲流并非必然高烧,出现 3 个特征性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检查。"

一、甲流的 "隐形信号":3 个不发烧也需警惕的症状
- 持续性黄痰带血丝
甲流病毒主要侵袭呼吸道上皮细胞,单纯感染多为干咳或白色黏液痰,但当合并细菌感染时,会出现黄色脓性痰,若痰液中带有血丝,需高度警惕。这是因为病毒与细菌协同作用导致气道黏膜充血水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与脓性分泌物混合形成特征性症状。王主任强调:"甲流患者出现黄痰带血丝超过 3 天,提示呼吸道损伤加重,可能进展为肺炎。"
- 全身肌肉酸痛伴极度乏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黄医生解释,甲流病毒会释放大量毒素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即使不发烧,也可能出现剧烈肌肉酸痛,尤其腰背部、腿部肌肉明显,同时伴随持续 3 天以上的极度乏力,影响正常活动。这种症状与普通感冒的轻微酸痛不同,多为对称性发作,休息后无法缓解,是甲流病毒感染的典型全身表现。
- 突发胸闷气短
甲流病毒可能侵袭细支气管与肺泡,导致肺部换气功能下降,部分患者会在发病初期出现胸闷、活动后气短等症状,严重时静息状态下也会感觉呼吸困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马主任医师提醒:"无发热但出现胸闷,可能是肺炎型甲流的早期信号,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需立即就医,避免发展为呼吸衰竭。"

二、甲流与普通感冒的核心区别
很多人容易将甲流与普通感冒混淆,延误治疗。两者关键区别如下:
- 症状侧重:甲流以全身症状为主(肌肉酸痛、乏力、胸闷),呼吸道症状较轻;普通感冒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鼻塞、流涕、咽痛),全身症状轻微。
- 发病速度:甲流症状突发且进展快,常在 24 小时内达到症状高峰;普通感冒发病缓和,症状逐渐加重。
- 传染性:甲流传染性极强,可通过飞沫快速传播,易引发聚集性疫情;普通感冒传染性较弱。
- 并发症风险:甲流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重症;普通感冒多自行痊愈,并发症罕见。

三、科学应对:出现症状后该如何检查治疗?
- 优先选择核酸检测确诊
怀疑甲流感染时,建议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RT-PCR),该方法灵敏度达 95% 以上,可区分 H3N2、H1N1 等亚型,为治疗提供依据。抗原检测虽 15 分钟出结果,但灵敏度仅 60-80%,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感染。采样需遵循 WHO 指南,采用鼻咽拭子在鼻甲后方旋转 5 秒,确保样本质量。
- 抓住 "黄金 48 小时" 治疗窗口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2025 年版)》明确,甲流确诊后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发病 48 小时内用药可缩短病程 50%,降低重症风险。常用药物包括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足量足疗程服用,不可自行停药。对于黄痰带血丝等合并感染迹象,医生会根据病情加用抗生素。

四、预防为先:构筑甲流防护屏障
-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手段
当前疫苗对流行的 H3N2 毒株匹配性较高,建议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尽快接种,即使错过最佳接种期,流感季内接种仍可提供保护。
- 日常防护关键措施
- 流行季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尤其在托幼机构、学校等聚集性环境中;
- 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家庭及工作场所定期通风消毒;
- 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诱发感染。
结语
甲流的 "不发烧" 表现容易让人放松警惕,但黄痰带血丝、全身肌肉酸痛伴乏力、突发胸闷这三个症状,是病毒感染的明确信号。当前全国流感活动仍在上升,建议公众关注身体变化,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同时做好日常防护,科学应对流感威胁。记住,早发现、早检测、早治疗,是降低甲流危害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