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讽刺的是,美国在加税的同时,还给自己留了"后门"--豁免了飞机、橙汁、坚果等43%的巴西输美商品。这种选择性打击,反而让国际社会看清了美国的真实意图:这不是什么"公平贸易",而是赤裸裸的政治勒索。
就在美国关税生效前,中国驻巴西大使馆突然宣布:批准183家巴西咖啡公司对华出口,有效期五年。这个时间点绝非巧合,而是精准的战略支援。
为什么这个决定如此重要?
首先,它直接缓解了巴西咖啡业的燃眉之急。根据巴西咖啡出口商协会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巴西向美国出口了331万袋咖啡,而对中国仅出口53万袋。虽然中国市场目前的规模还不如美国,但增长潜力惊人。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从2023年的16.7杯增长到2024年的22.2杯,预计2025年将达到30杯。相比之下,全球平均水平是150杯,这意味着中国市场的增长空间还非常巨大。
其次,中国的举措不仅仅是"救急",更是长期合作的开端。五年有效期给了巴西出口商稳定的预期,让他们可以放心调整供应链,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巴西农业部长法瓦罗迅速转发了中方的消息,巴西网民也纷纷点赞,有人评论道:"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这才是未来真正的市场。"
特朗普(资料图)
卢拉此次对美国的强硬态度,堪称拉美国家反抗霸权的经典案例。他在演讲中直言:"巴西政府不会对美国采取温和态度,我们彼此是平等的,这才是政治的逻辑。"这种底气,不仅来自中国的支持,更源于巴西自身的战略调整。
过去,巴西经济严重依赖美国市场,面对关税威胁往往只能忍气吞声。但如今,卢拉政府推行"鸡蛋不放一个篮子"的策略,积极开拓亚洲、非洲和中东市场。以咖啡为例,在失去部分美国订单后,巴西迅速转向日本、韩国等新兴消费市场,同时通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南非、印度等国家构建更紧密的经贸关系。
此外,巴西还拿起法律武器反击。巴西正式授权外交部向世贸组织(WTO)提交争端解决申请,指控美国违反贸易规则。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原本是想让巴西屈服,结果却让美国自己陷入了尴尬境地。
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预示着全球贸易体系的新趋势:
1. 霸权的衰落:美国的关税大棒第一次被彻底反弹,证明单边施压的策略正在失效。
2. 多边合作的崛起:中国与巴西的协作,展示了南南合作的强大生命力。
3. 主权意识的觉醒:卢拉的强硬表态,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经济独立才能换来真正的政治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