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北伐本来就是对蜀汉的国力进行消耗,同时它也对魏国构成了强大的威胁。只要关中一旦被夺回,西凉地区必定会丢失,蜀汉也有机会重整旗鼓,甚至形成类似秦国的局面,威胁到整个天下。魏国在后期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了对抗蜀汉上,防备吴国的威胁。而且,魏国从曹真到司马懿,都不是简单人物。三国演义中看起来蜀国北伐很有成效,但实际上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尤其是凉州一直没有完全控制。

姜维北伐的失败,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姜维的无能,更多的是因为邓艾背后拥有强大的资源和人力物力,这是姜维无法相比的。两国的国力差距是巨大的。尽管姜维在初期与邓艾的对抗中能够保持均势,说明他确实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事实上,诸葛亮进行了六次北伐,而姜维进行的11次北伐,彻底消耗了蜀汉的根基。尽管如此,如果不打,不采取攻势以保持防守,蜀汉又无法在魏国的压力下存活下来。在这样悬殊的国力差距下,蜀汉的局势已经难以挽回。费祎作为蜀汉的四大名相之一,曾反对北伐,并且压制姜维的北伐行动,这其中有着两难的局面。如果不打,蜀汉会面临更大的危险,但即使打,也难以改变战局。可以说,蜀汉从丧失荆州开始,就已经进入了死局。
必须承认,从关羽失去荆州那一刻起,蜀汉想要克服中原的梦想就变得无法实现。荆州丢失后,诸葛亮的战略永远无法成功。北伐的失败,实际上是注定的。从荆州失守那一刻开始,蜀汉就无法再翻盘。要凭借一块有限的领土去打击魏国半壁江山,这个难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