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去灭绝"一词,夏皮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6年发布的报告,该词指的是将灭绝物种的某些方面带回来。"通过观察动物的进化和成长,了解它们的行为,我想我们已经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徐星表示,生物物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有不同的定义方式,最通用的检验方式是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间由于遗传、生理等差异无法成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夏皮罗认为,人们对物种分类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称它们为"恐狼",可以称它们为"代理恐狼",但同样正确的说法是,它们是灰狼,通过20次DNA编辑,使它们表现出恐狼的特征,这些都是正确的指代方式。她强调,从一开始该公司对这一点就保持透明,人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是经过20次基因编辑的灰狼。"我们最初说的正是这一点,只是人们不喜欢这样,所以我们也将它们称作恐狼。"
应建立伦理审查制度和法律法规
"从古生物学家的角度,每天都有新物种在产生,每天也有旧物种在消失,这种新老交替的过程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演化史。"袁训来表示,一个生物总要经历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直到衰亡,如果不发生行星相撞等特殊事件,一般一个物种在200万-300万年就会灭亡,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
徐星认为,一方面,"复活"灭绝物种可以推动生物科技的发展,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能满足公众的好奇心,对公众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据《时代》杂志报道,三只恐狼将在一个2000英亩的生态保护区中度过一生,接受人工饲养,不会放归野外生活。周忠和表示,做研究是一方面,与将恐狼放到野生的生态系统里是两回事。"我觉得用于研究是没问题的,但如果要规模化生产,然后放归到某一个生态系统,就要比较慎重了。"
"设限,而不是一律禁止。"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刘瑞爽认为,针对灭绝动物"复活"的监管,应建立起相应的伦理审查制度和法律规范。徐星表示,在灭绝动物"复活"这件事上要设立一些底线:首先,人们应怎样保证现有的生物安全;其次,未来有更多的灭绝动物被"复活"后,人们该如何界定这些物种,它们的活动范围是什么,怎样对待它们,这些都要做好规范。"这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最终必须达成全球共识。"
未来三只恐狼是否有可能进入动物园,让更多公众观赏?对此,夏皮罗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我们想研究它们的行为与栖息地的互动,以及基因编辑如何影响它们的健康和长期生存等,这是评估技术更广泛应用非常重要的下一步。"夏皮罗称,该公司将对三只恐狼的位置保密,为了能使这些技术在未来更广泛地应用,他们需要确保恐狼的安全。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Colossal Biosciences公司将用创造恐狼的技术帮助保护濒危动物。日前,该公司已使用该方法克隆了两窝红狼,这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狼种之一。夏皮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技术操作层面上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研究团队没有编辑红狼的基因组,没有改变红狼的DNA序列,因为它是世界上存在的物种。
除了"复活"恐狼外,Colossal Biosciences公司还有更大的"野心"。乔治·丘奇作为该公司的联合创办人之一,是全球基因组工程、系统和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先驱,自幼便展示出了对科学的着迷。据美媒报道,10岁时,他模仿一位植物学家的工作,将一棵果树的树枝嫁接到自家后院的另一棵果树上。
2008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丘奇表达了通过对猛犸象基因组测序来设计亚洲象-猛犸象杂交动物的兴趣。2012年,丘奇成为开创 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团队中的一员,通过开创该工具,"复活"猛犸象这一宏大工程变得更加指日可待。2019年,拉姆联系上丘奇,两人在位于波士顿的实验室见面,拉姆表达了对"复活"灭绝动物计划的浓厚兴趣。
Colossal Biosciences公司曾宣布希望在2028年实现猛犸象的"复活"。夏皮罗透露,猛犸象的近亲是亚洲象。对于这一计划,目前,公司里有一个团队正在收集猛犸象的基因组序列,但当前仍有很多工作亟待完成,对大象的辅助生殖技术还需要更深入的了解。
猛犸象的"复活"可能是Colossal Biosciences公司的下一个目标 图/网络
"有趣之处在于,我们在努力推进'复活'猛犸象这个项目的同时,还试图帮助亚洲象。我们与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勒医学院合作开发了一种疫苗,当亚洲象在幼年时接种这种疫苗,就能有效阻止病毒导致的死亡。"在夏皮罗看来,开发"复活"技术与拯救濒危物种之间存在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