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休战期的最后一天,特朗普还是签署了行政令,宣布中美关税"休战期"在此延长90天。上个月底,中美双方就已经在瑞典谈好了,为什么非要等到最后一刻才签署?这背后说明的特朗普对华关税政策的纠结。在中美瑞典贸易谈判同期,美国抛出了"二级制裁",打算对与俄罗斯进行石油贸易的国家加征额外关税,当时特朗普说的是加征100%的关税。
所以,特朗普是想要借着"俄油"问题,对华施压的。甚至可以说是特朗普为了在贸易谈判中拿到优势,刻意创造的一张筹码。但在那时候特朗普又不能直接宣布,对中国进行"二级制裁",这只会导致中方拿出同样的反击力度,对美国加征关税。同时中美贸易谈判也谈不下去了,恢复145%对105%的关税。特朗普为了推动中美贸易谈判的努力,也就付之一炬。
在这一背景下,特朗普演了一出敲山震虎的戏。8月6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以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商品额外加征25%的关税。但是这个关税并不是立即生效,给了21天的缓冲期。
这就很有意思了,宣布以购买俄罗斯石油加征额外关税,但生效的时间又是在中美"休战期"之后。这明显就是演给中国看的。就差明说,美国已经对印度加征额外关税了,中国买的俄罗斯石油比印度还多,下一个就对中国加征关税。
特朗普的目的,还是极限施压那套老把戏,不到最后一刻,绝不会签字画押。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特朗普,非要等到最后一分钟才签"休战期"的行政令。
这其实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特朗普并非不想要对中国动手,而是中国不像印度是个软柿子,想起来就可以捏一捏。就连美国媒体《大西洋月刊》也表示,特朗普对中国进行二级制裁一直踌躇不决,因为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
一是中美贸易谈判,中美贸易谈判一轮接着一轮,说明双方都想达成贸易协定。二级制裁只要出手,中方必然采取反制措施,提高对美国商品关税,这将意味着中美贸易谈判的破裂。
为中国不买俄罗斯石油所带来的风险,要远高于收益。特朗普是个商人,肯定要在利益上做出抉择。
二是美国还是无法摆脱中国的稀土供应链。尽管拜登和特朗普都在极力推动"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但效果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改变全球稀土格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在稀土问题上都必须会持续依赖中国。而稀土问题本身就是中美贸易谈判的一部分,一旦谈崩,美国高端制造业恐怕将面临无原材料可用的局面。
三是可能对美俄阿拉斯加会谈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尽管中方没有直接参与会谈,但特朗普依旧需要中国施加对俄罗斯的影响力,最起码保持中立来推进俄乌停战谈判。美国要对中国发动二级制裁,以购买俄油为由对中国加征关税,这会间接让中俄关系更加靠拢,万一中方对俄罗斯做出什么保证,普京在会谈中将拥有更多筹码。
出于这几点原因,即便是美国想要对中国动手,实施二级制裁,特朗普也需要掂量掂量能否承受后果。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美国可以对印度这么做,但绝不可能对中国这么做,这是国家实力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