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好言相劝非不听?泽连斯基突然换了新打法,中企收到最后通牒,外交部把话挑明了
据报道,俄乌战场的硝烟还未散去,一场针对中国的外交战却突然打响。就在乌克兰军队在哈尔科夫前线节节败退之际,泽连斯基政府出人意料地调转枪口,将矛头直指中国。从无理制裁中国企业到炒作"中国雇佣兵"谣言,这一连串组合拳打得人措手不及。更令人费解的是,在中国多次苦口婆心劝和促谈的情况下,乌克兰为何突然翻脸?这场外交风暴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算计?
事情要从2025年7月说起。乌克兰突然宣布对中国企业及个人实施制裁。乌方给出的理由是这些企业"向俄罗斯军工联合体提供关键资源",但细究起来却漏洞百出。比如有些被制裁的企业明明生产的是民用通用产品,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份制裁名单与美国商务部的"对华技术遏制清单"高度重合,政治操弄的痕迹太过明显。
泽连斯基(资料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态:"中方一贯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敦促乌方立即纠正错误。但乌克兰不仅没有收手,反而变本加厉。
就在制裁风波尚未平息之际,泽连斯基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8月初,他在视察哈尔科夫前线时突然宣称,乌军正在与来自中国、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的"雇佣兵"作战。这一说法立即引发轩然大波,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诸多疑点。首先,泽连斯基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证据,既没有影像资料,也没有战俘口供。其次,中国政府早已多次发布安全提醒,严令中国公民远离武装冲突区域。再者,中国刑法明确规定,公民私自赴境外参战将面临严厉惩处。在这种情况下,所谓"中国雇佣兵"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那么,泽连斯基为何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对中国发难?分析人士认为,这背后反映出乌克兰政府面临的三重困境。首先是战场形势不利。俄军近期在哈尔科夫、顿涅茨克等地发动凌厉攻势,乌军防线承受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急需寻找一个外部"替罪羊"来转移国内民众对战场失利的不满。其次是西方援助缩水。美国600亿美元援乌法案在国会搁浅,欧洲各国也因经济疲软纷纷缩减援助规模。泽连斯基政府希望通过渲染"俄罗斯获得外部支持"的威胁,来刺激西方加大援助力度。第三是政治投机心态作祟。随着美国大选临近,乌克兰对长期获得西方支持缺乏信心,于是试图通过配合美国的遏华议程来换取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