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多而精"的路线,反而更适合现代战场的需求。
智能化带来的不仅是战法变化,更是成本结构的调整。过去打一场现代战争,要动用大量人力和高精尖设备,现在通过无人平台可以大幅降低消耗,同时提升战场信息化水平。
这种变化,从长远看,可能比导弹射程的增长更具颠覆性。
美军预测,到2030年,超过一半的地面部队将实现无人化。但从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实际推进时间可能会更快。
技术不是唯一的门槛,关键是战略的转变和实战的适应能力。从这点上看,中国已经走在了前头。
军事不是终点,博弈是另一种语言
不论是洲际导弹的试射,还是高调推进的太空防御,美国近期的一系列动作都透露出一个信号:面对多方向挑战,其战略焦虑正在显现。
而中国通过智能化和无人化来寻求非对称突破,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路。
这种博弈的背后,是对安全感的不同理解。美国习惯于通过"压制性威慑"来维持战略优势,而中国更倾向于使用"灵活应对"来扩大战略回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