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发现,完全无法在正面战场对俄军构成威胁。俄罗斯继承了苏联"钢铁洪流",打仗这些战争机器对乌克兰具备碾压优势。俄军在前线投入数十万军队,俄罗斯本土还有起码200万各类军种未投入战斗。
俄罗斯拥有数千架作战飞机,进入乌克兰前线的寥寥无几。俄罗斯打这一仗经历了初期"闪电战"模式之后,现在俄军算是打明白了。俄罗斯要慢工出细活,要对整个乌克兰国防力量实施消耗,还要顺带把西方国家给一起消耗了。
俄军还拥有数千枚导弹未投入作战,还有上万辆坦克、装甲车以及步兵战车。俄罗斯这些装备打乌克兰绰绰有余,但是俄罗斯就是不批量投入,就是为应对北约军事集团威胁而准备的。
即便俄军收着打,一样具备碾压乌克兰军队的优势。在顿巴斯战线,俄军围攻红军城,将哈尔科夫、苏梅以及赫尔松、扎波罗热战线的乌军全部调动了出来。在俄军彻底攻占顿巴斯之后,就要挥师打过第聂伯河对乌克兰中西部地区构成威胁了。
乌克兰不想战败,就只有改变打仗思路。既然在正面战场无法与俄军硬碰硬,那么就选择性打击俄罗斯战争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俄罗斯将大量防空系统部署在乌克兰战场,那么就会导致本土防御变弱。没有办法,俄乌边境线实在太长了,面对乌军无人机和特种部队渗透攻击,俄罗斯目前也是无能为力。
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还在打击俄罗斯本土目标时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良战术。比如,乌克兰方面发现打击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高价值目标时,虽然能够引发舆论轰动,但是对俄罗斯造成的实质性损失太小。
俄罗斯在这些重要城市部署了大量防空导弹,还针对性部署了反乌军无人机装备。乌军这些无人机为了提高续航里程,就只能被迫减少战斗部重量,其威力也大大减小。而乌军无人机打击俄罗斯目标时,除了打击弹药库等目标能够引发殉爆,从而产生巨大破坏外,乌军无人机打击俄罗斯军工厂的效果均不理想。
但是,俄罗斯也不是铜墙铁壁,乌克兰就找到了攻击俄罗斯能源设施和铁路交通枢纽这一有效战术。
经过乌克兰实战测试,打击俄罗斯本土的能源设施,铁路系统以及炼油厂成功率是最高的。通过无人机就能瘫痪俄军这些战术关键节点,打击俄罗斯炼油厂就能削弱俄罗斯能源产能,不仅对俄罗斯经济造成影响,还会削弱俄军前线燃料供应量,从而限制俄军重型装备移动能力。
乌克兰打击俄罗斯铁路枢纽,除了延误俄军前线补给之外,还能破坏俄军增援前线运输能力。
就在9月14日,有消息称疑似位于俄罗斯列宁格勒州加奇纳区塞姆里诺车站的铁路枢纽遭到打击,导致俄罗斯一辆油罐列车脱轨,10多辆列车遭受影响延误发车时间。
俄罗斯位于阿迪格-哈布尔斯基地区的铁路线也遭到破坏,乌军逮住俄罗斯这些防御脆弱的目标往死里打。据悉,乌克兰无人机还远程袭击了俄罗斯彼尔姆边疆区的梅塔弗拉克斯化工厂,袭击了俄罗斯列宁格勒州的基里希炼油厂。
乌克兰这种无人机打击战术,就是新时期的游击战术,已经成功找到了俄军痛点,把俄罗斯打痛了。
在乌军频繁打击俄罗斯本土能源设施下,俄罗斯西部地区油气价格普遍上涨,俄罗斯人汽车加油都要开始排队。当俄罗斯平民生活都开始遭受影响之际,对俄罗斯军队的影响更大。
回顾整个8月份,俄罗斯本土一共遭到乌军无人机45次袭击。涵盖俄罗斯弹药库、油库、天然气管道以及燃油厂等重要设施。其中,乌克兰武装部队发起的一半大规模远程袭击,都是奔着俄罗斯能源系统而来的。
俄罗斯打仗每年军费支出高达上千亿美元,全靠能源经济支撑起了俄军战争费用。资料显示,俄罗斯一半的军费都是能源出口赚来的,也就是说只要乌克兰能够重创俄罗斯能源经济,理论上就能逼迫俄罗斯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