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交涉失败,万斯已圈定主战场

2025-02-18 16:15  头条

当地时间2月14日,中国外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对美的立场始终保持稳定和连贯。这一政策的核心,就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三大原则--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王毅强调,尽管中美之间有着制度上的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需要去改变对方的制度,而是应该以相互尊重为前提,寻找一个能够共同发展的道路。

关于中美之间"是战是和",王毅外长表示,如果中美两国发生冲突,不仅仅是两国的问题,而是全球的灾难。因此,和平共处理应成为中美关系的基本准则,而国际社会也期待中美能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换句话说,合作共赢,不仅是中美两国的责任,也是全球的期盼。

当然,王毅也明确强调,如果美国执意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采取单边主义行径,中国将坚决回击。他引用了中国古话"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中国的态度:即使面临强大的压力,也会保持冷静和坚定。这种自信来源于中国强大的国家实力和为世界和平做出的承诺。对此美国防长也给出了回应,他坦言,美方不希望与中国发生冲突,也不认为这种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除了中美关系,这次慕安会上美欧关系也成为国际关注的重心,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对欧洲提出了警告。他认为,欧洲面临的最大威胁并非来自外部的俄罗斯或中国,而是来自内部的价值观倒退和言论自由的压制。万斯还在演讲中呼吁,欧洲人应放弃反对与反移民政党合作的立场,并表示这些政党是选民意愿的合法表达。

对此,欧洲各界并不买账,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的所长娜塔莉·托奇在14日批评了万斯在慕尼黑的演讲,认为他对欧洲民主的攻击歪曲了民主的真正含义,并暗示这反映了特朗普政府试图破坏欧盟及其民主制度的意图。同一天,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留斯也对万斯的言论表示不满,认为他将欧洲部分地区比作独裁政权的说法是不可接受的。

更令人关注的是,万斯在讲话中提到,欧洲应当承担更多的防务责任,这意味着美国可能将逐渐减少在欧洲的军事部署。这一信号无疑为欧洲带来了压力,也让欧洲在面对俄乌冲突时的立场变得更加微妙。随着美国逐渐将重点转向亚太地区,欧洲不仅要在防务上独立承担更多责任,还需要在国际事务中更积极地寻找自己的立场和角色。

显然,这些争议一方面反映了美国与欧洲在某些问题上的利益分歧,同时也体现出美国希望以更强的方式来重塑跨大西洋的联盟关系。而在美国和中国日益紧张的关系中,王毅的讲话也显露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新地位。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仅在经济、科技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等跨国挑战中,中国也积极承担起国际责任。正如王毅所说,国际社会期待中美能够携手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而这正是大国的责任。

如果将眼光放到全球层面,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引领者。中国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跟随者或挑战者,而是积极参与并主导全球议题的关键一方。无论是在推动全球绿色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中国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正在不断加强。

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的处境尤为复杂。一方面,欧洲一直与美国保持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另一方面,欧洲的内部问题和对美国政策的不满,也让欧洲的立场变得越来越难以统一。欧洲各国在如何平衡中美两国的关系上,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共识,这也使得欧洲在全球大国博弈中的角色日益模糊。

总的来说,全球的未来不再是某个国家单方面的主导,而是各国之间相互依赖、共同行动的结果。中美是否能和解,最终取决于双方是否能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找到合作的契机。而在这个过程中,欧洲也将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世界秩序中的角色和责任,寻找出一条既能保证自身安全,又能与全球大国和平共处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