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在加勒比海击沉了一艘船,画面里有爆炸、有黑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配文,说这是一次缉毒的成功行动。
视频传得很快,但信息就像被剪成了几秒钟:船沉了,人死了,镜头短得连前因后果都看不清。第一时间反应最激烈的是哥伦比亚,首都街头一下炸开了锅。驻哥伦比亚的美国大使馆被人围上,火光和黑烟有被拍到,抗议者戴口罩、扔燃烧瓶、用自制的简易武器冲击,有人甚至放弓箭示威。当地警方通报说,四名警员受了伤,但美方使馆那边没有公开说有人伤亡。总统佩特罗直接点名质问美方,他说被击沉的其中一个人叫卡兰萨,是个普通渔民,不是毒贩;那艘船当时失去动力,只是在海上漂着,根本谈不上走私。佩特罗还直言:美军在哥伦比亚海域用武,是不是考虑过国家主权?
把时间往前推一推。从九月开始,美国在加勒比海附近就开始一波又一波自称缉毒的行动。官方和媒体报道里,至少有五艘船被击沉,现场死亡人数大约二十七人。白宫的说法很干脆:这些船从南美出发,装着毒品,正往美国那边跑。可是真正的证据在哪里?目标怎么锁定的?谁下的命令?这些关键细节几乎没对外说明。
问题不单是毒品。美国缉毒署和一些研究报告的长期数据并不支持"委内瑞拉是美国产毒品主源"这种简单结论。南美、墨西哥、中美洲,乃至美国本土的制售链,都是毒品流动的环节。可这次在委内瑞拉近海看到的军力部署,明显超过了普通巡逻的规模。这么多舰艇、这么大的火力感觉更像要给对方施压,而不是单纯查缉几艘走私船。
被击沉那艘船的身份也是争议点。哥伦比亚的家属和本地媒体都说,那是艘普通渔船,还挂着哥伦比亚国旗。目击者讲的画面是:船失去动力,在海上漂着,没做出逃逸或激烈动作,结果被击中沉没。到底有没有合法依据?有没有按国际法办事?有没有独立调查?公开信息里没有,只有彼此的指责和在社交平台上循环播放的短视频。
委内瑞拉政府反应非常强硬。马杜罗把这种打击说成军事威胁,宣布动员民兵,启动名为"独立200"的准备计划,说要保卫国家安全。拉美其它国家也不干坐着。巴西劳工党指责美国违反国际法,墨西哥、古巴、玻利维亚等国公开表示声援委内瑞拉。玻利维亚总统阿尔塞甚至把可能的幕后操作者扩大到情报机构,把这个事件往更深的政治干预上提。
这类场景并不新鲜。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在拉美的军事和情报行动有不少前车之鉴,从智利到尼加拉瓜的历史记忆,在很多国家里还没消散。有人把这次事看作"老把戏换新招":披着反毒、反恐的外衣,做着更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英国媒体也有人点评,说公开的军事行动同时能在国内树立"强硬路线"的形象,不只是对外展示武力那么简单。
再说回这件事里的人。被击中的哥伦比亚人卡兰萨,家属说他就是靠捕鱼过活,没从事走私。那天船坏了,动力失了,在海上漂着,结果被一枚导弹或炮弹击中,从此没回家。他的葬礼在当地举行,家人、邻居来送行,哭声里夹着愤怒。媒体和社交媒体上传的镜头中,他的面容只出现一瞬,但对家人来说,那一瞬已经变成不可磨灭的伤痛。街头的抗议、使馆外的冲突,还有远处部署着的大舰--这些画面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具体而沉重的场景。
眼下能看到的是一些零散的片段:短视频、官方声明、外交抗议、愈演愈烈的民间愤怒。缺失的则是透明的调查、公开的证据和能被多数人接受的解释。海上的那一片黑烟和岸上的哀号,成了这出戏里暂时无法对接的两端。人们在等待更多信息,也在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