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援助刚到位,泽连斯基立马换了个姿态,公开和中国“撕破脸”

2025-07-15 09:25  头条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三年多,乌克兰一直苦于弹尽粮绝。

这次,难得在美俄博弈中,特朗普这回撒手锣一击,公开宣布要给乌克兰再运送一批防御性武器,还提到会考虑推进新一轮对俄制裁。

泽连斯基见状,大手一挥,竟然对五家在华注册的中国企业下了重手,一口气将它们列入制裁黑名单,冻结资产、取消许可,连文化交流和科学合作都被罩上"一刀切"的禁令。

据外媒消息,乌克兰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在一次防空行动中,乌军从被击落的俄制无人机残骸里找到了"中国产零件",据此认定这五家公司与俄军有关联。

然而,这话术听上去好像铁证,但细究起来,"证据"却漏洞百出。

毕竟,中方作为世界顶尖的制造业强国,民用零件流经全球,谁也挡不住货物被转卖给第三方、再走私到俄罗斯。要真查起来,先把美国、日本、德国那些供应商一网打尽,那不是更准吗?

有意思的是,真正让人看得出套路的,是小泽同学时机配合得恰到好处。7月3日,特朗普才对普京大发雷霆,口气转变得很快,称自己对俄方态度很不满,必须继续支持乌克兰自卫。

这一下,乌克兰就赶紧"表忠心"。

对中企制裁,就是一张漂亮的"投名状"。泽连斯基很清楚,美国要给的"防御性"武器并不多,最多十来枚"爱国者"导弹都是极珍贵的战术储备,想多要就得不断在政治上讨好特朗普。

另一层意思,也在配合西方舆论战。欧美一些政客最近整天吆喝"中国在背后撑俄军",就等着有人给出"实锤"。

泽连斯基这番动作,恰恰让那些质疑中方的声音更有"佐证"。可惜,这种基于猜测的政治操弄,不但没给乌克兰人民带来任何实质帮助,还可能断了中乌本来就脆弱的经贸往来。

从经济角度看,中国一直是乌克兰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2023年双边贸易额接近80亿美元。乌克兰的谷物、金属、化工产品等大宗商品出口仰仗中国市场;战后重建更离不开中国的直接投资和成套技术。

现在,一朝翻脸,不仅那些被制裁的企业损失惨重,整个乌克兰市场也会因此打上"高风险"标签,其他中资企业恐怕也要打退堂鼓。

再说更微妙的一点:中方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少数能介入调停、推动停火谈判的大国。若乌克兰一味对中方下手,无异于把谈判大门狠狠关上。想靠美国撑腰的泽连斯基,恐怕要付出更高的政治代价。

毕竟当美国用完乌克兰这张棋子,剩下的只能是无情的"局中局"。

有意思的是,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5月,泽连斯基就对74家来自中国、伊朗、乌兹别克等国的实体实行过"打击",当时中国只有一家企业被牵连,中方强烈交涉后,乌方也没拿出明确证据,结果不了了之。这次要一次性制裁五家,看上去动作更大,但操作逻辑雷同:先扣个大帽子,再加大美援筹码。

话又说回来,泽连斯基这样做,是"以毒攻毒"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答案不言自明。

美国的援助不像洪水猛兽,一旦来得慢了,乌克兰可能已经捉襟见肘;中方则是真金白银地给乌修路架桥、提供粮食、参与重建。现在硬要在莫须有的指控上大动干戈,不怕把中方变成"同路人"吗?

如今战火仍在燃烧,乌克兰的前线士兵和百姓日夜煎熬,却看不到长远的和平希望。泽连斯基这种"转弯抹角"的外交博弈,如果绑架了国家发展的未来,就叫"舍本逐末"。

转身对华翻脸的背后,是危机中的一道自家陷阱,只有警觉的人才会意识到,被动局面只能靠自己打破,而非一次次投机取巧就能扭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