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后,是谁把他葬入明十三陵的?并不是李自成(2)

2025-10-23 16:22  搜狐

李自成最担心的,仍是崇祯的下落。他下令四处搜寻,却始终没有结果。有人说皇帝南逃,有人说投河,也有人猜测藏身于大臣府邸。

直到三月二十二日,煤山上才找到他的尸体:头发掩面,白衣在身,一脚赤裸,一脚仍穿着红鞋。李自成见到遗体,方才释怀。周皇后的尸体早已在坤宁宫被寻获,两具遗体被抬到东华门外的草棚中,供百姓观望。

陈尸街头的场景,让许多人心生寒意。前朝官员中,仅有二三十人前来悼祭。大多数人选择避而远之,生怕牵连。

兵部主事刘养贞见此情形,心生不忍,自费买来薄棺,将帝后草草殓入。但棺木埋葬何处,仍需李自成裁决。为安民心,李自成命人以红漆、黑漆棺重新殓葬,表面上给了体面。

昌平州官吏赵一桂在《状中州》记载,他奉命协助安葬。崇祯生前未建陵寝,因风水师迟迟未能择地,导致身后无处安葬。赵一桂与百姓凑资三十四万钱,日夜督工,终于在四月初四,将帝后二人葬入昌平银泉山田贵妃墓。田贵妃的棺木被移至旁室,帝后棺木置于正室,封门而止。葬礼仓促,却已竭尽所能。

然而,李自成政权根基不稳。四月初,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山海关大战,大顺军惨败。李自成仓皇撤离北京,辗转南逃,最终死于湖北九宫山,被地方武装所杀。大顺政权只维持了短短数月。

五月初二,清军入驻紫禁城。摄政王多尔衮十分清楚,要在中原立足,必须笼络人心。他下令为崇祯设祭三日,追谥"怀宗端皇帝"。随后,清廷以皇帝之礼,将崇祯与周皇后重新安葬在田贵妃墓中,并将陵寝改名"思陵"。自此,明十三陵由十二陵增至十三陵。

顺治四年以后,清廷为了安抚明遗民,宣称自己入关并非夺自大明,而是推翻李自成,以"为明复仇"为名,保护明陵,修缮思陵。康熙、雍正、乾隆几代,又多次拨款修葺,使其得以延续。

至此,崇祯皇帝的葬事才算落定。讽刺的是,崇祯生前未能为自己筹备陵寝,死后却在异族政权的安排下进入明十三陵。崇祯的尊严,最终是由满清赐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