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养老金调整方案即将公布,从人社部释放的信号来看,今年的养老金调整延续"定额+挂钩+倾斜"三结合的模式,并且将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
那么工龄15年退休人员和40年工龄退休人员分别涨多少?我们以去年某地方案例来看,养老金2000元,工龄15年的退休人员,定额调整是50元,工龄挂钩调整每满1年按2元来算,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是1.5%,合计是50+30+30=110元,涨幅比例是5.5%。再来看看,养老金5000元,工龄40年的退休人员,定额调整一样也是50元,工龄挂钩调整一样也是每满1年按2元计算,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是1%,合计:50 + 80 + 50 =180元,涨幅比例是3.6%。两者对比就可以看出,工龄40年的绝对值会高,但从涨幅比例来看,工龄15年的更优,这就是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的原因。
然而计算工龄的变化值也要注意。假设今年不按工龄的长短来计算,而是按缴费年限的变化值来计算。我们打个比方更容易理解,比如去年某地区是这样子规定的,实际缴费年限的变化值每满1年按2.3元,而不是单纯的工龄挂钩调整每满1年按1.5元计算。下面以两位退休老师傅为例,老张的缴费年限是30年涨幅是2.3元x 30 年= 69元。
而老李的工龄是35年,但实际的缴费年限只有25年涨幅是2.3元x 25年= 57.5元,两者对比反而老张涨得更多。这样就体现了"多缴多得"原则,让参保人更加重视实际的缴费年限。例如江苏去年采取阶梯式来计算工龄,工龄15年内的每年按1元,16年-25年的按1.2元,26年以上的按1.5元,这种更加精细的计算,让长缴费的群体获得更多的待遇。
地区差异方面也要关注,像经济发达的上海,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超5000元,而欠发达地区的吉林,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仅3000元左右。低收入群体的标准也会因所在地而有所改变,调整方案也会相应的变化。像去年广东规定,缴费年限超15年的群体每缴多1年就多补0.5%,这种地方性调整让长工龄的群体获得更多待遇。像西藏、新疆等艰苦边远地区对退休人员的工龄还有特殊的补贴,再结合地方性调整,最终待遇可能比预期的更高。
来看看,去年四川对退休人员的工龄是怎么调整的,15年工龄的仅增加7.5元,30年的增加31.5元,40年的增加47.5元。若他们的养老金分别是1500元、3000元、4000元,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按1%,他们分别增加15元、30元、40元。综合来看,15年工龄的群体合计涨幅是7.5元+ 15 =22.5元,40年工龄的群体合计涨幅是47.5元+ 40元=87.5元,对比相差近4倍。
综上所述,每个地方对工龄的调整有所不同。预计今年养老金调整分三步走,提高定额调整来缩小高低收入群体的涨幅差距,可能会略微降低高收入群体的挂钩比例,给予长工龄群体更多的补贴。